值得一说的刺张诗
□文/屈超耘
活到近“古来稀”这把年纪,我读现当代中国人写的古体诗可谓多矣,但有一首七绝却印象极深。这首诗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学者马君武先生写的,诗曰:“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正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塚,哪管东师入沈阳。”这首诗首先值得一说的是,它讽刺的乃中国人熟知的大人物张学良。说是“九一八事变”那天晚上,当日本人向中国部队开火时,张学良不在沈阳的军营内,而是在北平一家高级舞场和赵四小姐、朱五、胡蝶等红粉佳人翩翩起舞哩!然而更值得一说的是:诗虽然写得好却不是事实。据史料记载,“九一八”那天晚上,张学良确不在沈阳而在北平,但并没有和赵四、朱五等人跳舞,而是在观看梅兰芳演出的京剧《宇宙锋》。在得知日军炮轰北大营的消息后,就匆匆离去剧场。又据电影明星胡蝶在自传里说,她一生尽管结识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却从来不认识张学良,故根本不存在和张跳舞一事。
既然所写的事属“子虚乌有”,为什么能够迅速传遍全国以至广大群众耳熟能详呢?这是因为“九一八”日寇占领东北后,国人极其悲愤,由于不了解整个事件的真实情况,误以为东北沦陷是张学良将军的责任,故马君武先生才有是作。事实上,东北失陷的罪魁罪首是蒋介石,是他下令不许中国军队反击。
如果一首七言绝句仅仅传出上述信息,那就不必另写文章了,因为已经公布的材料早把事实做了澄清。而我之所以要写,更是因为和这首诗相关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各种原因,至今并不为众人所熟悉的缘故。诗里的那个朱五,是一个值得我们尊敬的人物。她真名叫朱湄筠,是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总理朱启钤的五小姐,故人称朱五。她后来嫁给张学良的亲信朱光沐。大陆解放后,丈夫由于做宋子文的秘书,常住在美国,只留朱五带着子女住在香港。她的六妹朱洛筠,是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铭的妻子,因此,她和张学良就有了朋友兼亲属的关系。1961年,周恩来在接见张学铭、朱洛筠时,念及被幽禁在台湾的张学良将军,当即写了“为国珍重,善自养心。前途有望,后会可期”的十六字信,交给张朱二人,希望能设法转到学良将军手里。之后,张学铭、朱洛筠便去香港,将信交给其姐朱五(朱湄筠),朱五则利用她能够自由出入台湾的特殊身份,把信带到台北交给其妹朱浣筠。朱浣筠利用做礼拜之机,把信交到张学良的手中。要说,多亏了多年被马君武短诗冤枉了的朱五女士,若不是她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把周总理的信由香港带往台湾,这封极其重要的密信,说什么也交不到张学良将军手中。她这种侠肝义胆的行为,真值得我们今天的人尊敬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