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05日
北国周末-人物·读书
04

在书中壮游

□文/简飚

先贤哲人就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说法,对他们而言,读书与壮游大约就是一个人存于世立于世所最理想的境界了,虽则他们也做官,如李白做过翰林供奉,杜甫也做过什么小官。

但吟读他们的不朽诗篇,透过他们的一生,都可清晰看出其壮游,亦可说是飘泊的轨迹来。从豪情万丈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悲凉苍远的“老病有孤舟”,“长安不见使人愁”都可读出他们始终行动于高山大川之间,甚至最后都客死异乡,真可说是旅行的一生了。

而在当代文人中,又何其相似,余秋雨那异常沉着的笔下:宁波的天一阁,敦煌的道士塔,无一不显示其行旅之中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张承志忽而西行天山,忽而扶桑东渡,其激昂慷慨的文字,让我们看见一个倾心爱国的读书人在大地母亲的脚下呼号奔走着;马丽华“沉”入西藏十八年,是那片雪山草原无私地滋润了她,从而写出了响誉国内外的《走过西藏》。他们读书何止万卷而行路又岂止万里?其落笔成书间的风景,让你啧啧称奇且羡慕不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可是就在火车飞机已将地球“缩”为一个“村”的今天,读书人是否就能行万里路了呢?为数不少的读书人是属那工薪阶层的,挣几个钱养家糊口之外能设法弄到些可心对味的书读(尤其是在书价暴涨的今天)就算够满足的了,又岂敢奢望去行之万里?

这就是我们普通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困惑,当我们终日困于书斋,身心倦累之时,何尝不想去往那高山之颠,碧海之滨仰天大笑,开怀一唱呢?何尝不思去聆听滚滚黄河的壮美波涛声去体味浩瀚沙漠的伟大自然力呢?可我们不能象余纯顺壮士那样抛下家小,辞掉职业,那样义无反顾地踏上征途,因为生活中绝不能(也不允许)成千上万地出余纯顺式的英雄。因此,我们也绝不要埋怨普通人的生活,而把我们行不了万里路说成是生活的羁绊!

我们不必伤感,不必灰心,因为我们有书可读!

我们能随着张承志余秋雨的文字去浪迹天涯;随着马丽华去呼吸藏北草原的清新空气;随着赵恺去感受两淮大地文化的节奏,因为我们有他们的书在手中!

我想,只要读书的功夫到家,我们将毫不惭愧地与那些文化名家并行于万里行旅之中,尽管身在乡野穷庐,却可心在江海湖山之间。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