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谈读书精神
□文/舒丽梅
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修身养性?为了阅读生活的闲适和书籍版本情调的把玩?是求知益智?是为生命和灵魂寻求一种最终的精神皈依?无论是哪一种读书的态度,但我想,大凡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或说在终其一生的阅读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都是在寻求一种读书精神。
古罗马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中摘引了这样一句名言:“文字使人死,精神使人生。”读书的精神,往往决定了一个阅读者对于书籍的选择态度,对于读书方式的追求,对于读书目的不懈的探询,和对读书对于生命和人生的精神作用的终身体验——可以说读书精神,是一个阅读者在漫无际涯的读书生活中永远牵引其灵魂的灼目灯塔。
我读过一些曾国藩的家书,我觉得这位古人是主张读书的精神的。曾国藩的家书中多处谈及读书,自然其中有些内容功利心很重,但有些关于读书的精义,比如读书重在领得读书之趣、变化气质、陶冶性情、豁达襟怀……比如读书需要有志、有识、有恒,这些思想,看得出皆是从其终身读书体验悟出的。
林语堂写过许多关于读书体验方面的文章,但主张读书要有一种优雅、轻松、自由的阅读境界,在这种读书境界中,至少包含了这样两个因素,一个是读书的艺术性,另一个是读书的自由性,林语堂把臻于这种读书精神的境界,称之为艺术。
文化精神萎缩的今天,功利化、商业化、低俗化、快餐式的阅读越来越成了趋势,而那种超然的、艺术化了灵魂和情感的读书生活,仿佛只能在记忆里去品味了。然而,没有读书精神的阅读生活,该是一种怎样的枯燥、乏味、刻板的阅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