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尧山护林人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炭的、到跟前一看是林业站的,这是2001年29岁的彭权舜作为新任林场场长时,他对尧山林场6名职工留下的第一印象。
尧山林场是蒲城县唯一的国有林场,总面积2万多亩,有林地4000多亩,6名职工。职工吃水靠天,吃粮靠担,逢旱天,要往返5公里到山下担水。职工住的房子白天能见天,晚上能观星,门前杂草丛生。林场没有灶,6名职工各做各的饭。当时林场因交不起电费,停了电,一到晚上大家就黑灯瞎火的胡吹,日子过得很恓惶。
军人出身的彭权舜坚信事在人为,只要把职工生活问题解决好了,林场就有希望。靠着临行前局里给的300元,加上自己的500元,彭权舜在荒山野林里带着6名职工开始了艰难的创业。
买油漆、刷门窗、换玻璃、铲杂草、垒院墙,又让妻子做窗帘。很短时间内林场面貌发生了变化。在他的领导下大家齐心协力修护水池,可蓄水300立方米,基本解决了生产生活用水;修灶房,雇请炊事员,并利用空闲地种蔬菜,很快解决了职工的吃饭问题。
林场的主要任务是防火、管护和营造。以前林场植树苗子都是从外边进的,因水土不服,死得多活得少,年年种树不见树。他来后建温室大棚育苗,采集树籽,用土容器育出白皮松等5万余株,春育秋种,全部用于生态工程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
防火是林场工作的重中之重。进入冬季,点燃枯草,烧出50米宽的隔离带,人随火势走,他亲赴一线,机器有故障了他就脱掉衣服灭火。为了确保林区安全,寒冬深夜,他和大家2小时一班轮流巡查,一天24小时坚守工作岗位。几年来,林场没发生过一起重大火灾。
初冬季节,看到满山遍野一行行绿树从枯草中显现出来,彭权舜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高兴。
本报记者 宫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