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11月19日
北国周末-生活·健康
03

家有洋妻

妻在农村长大,随我进城后,面对市场上冒出来的各类洋货,推崇备至。于是家用购物,唯“洋”是举。但她识字不多,常把洋名叫得不伦不类,闹过许多笑话。有一阵子,她下决心要学点儿洋文,可洋文并不爱她,即使是儿子课本中那些洋为中用的字母,她也总是前学后忘,最后不得不望“洋”兴叹。

然而妻也有得意洋洋的时候,特别是逢年过节回娘家探亲。行前她上街采办各类洋货,无论吃的穿的用的,只要外包装印的是洋文便买。虽然我知道其大都是国货,但面对妻的爱好就不忍心泼她冷水。

一次回娘家,妻又风光起来,她先拿出咖啡,以代替传统的茶叶,接着就散发小吃,让大家品尝。

“嗯,这饼干味道不错!”

“啊,这玉米花多香脆呀!”

妻格格地笑着,一一加以纠正:“这叫巧克克,不称饼干;那不是玉米花,叫哈力克。”

一串洋名使大家对妻子刮目相看。在一片“怪不得这么好吃”的赞美声中,妻满脸生辉的分发其他洋货,每人一件,皆大欢喜。老岳母分到的是一双黑色保暖休闲鞋。

“这鞋要花多少钱?”

“180元,还挺紧俏的呢!”

老岳母听后吓了一跳:“一双鞋要抵300多斤稻谷,你不心疼。何况你小妹厂里发的那双,我穿了一年还挺新的。唉,有了几个钱,就这么乱花!”

妻原本要用自己的洋货盖过小妹的土货,被母亲一顿埋怨不免有点委屈:“小妹是小妹的,我是我的,都是对您当妈的一片孝心!”

老岳丈看不过去,岔开话题道:“啥货啥价钱,看这包装就和小妹的不一样。”

大家也知趣,就大谈这洋包装的漂亮,只有小妹冷眼旁观。见大家吹得神乎,她对我眨眨眼道:“姐,这鞋不知是哪个国家生产的?”

妻随口而出:“大家猜猜看?”

小妹笑而不答,其他人就日本的、美国的、德国的、法国的凑起热闹来。妻陶醉在一种飘飘然的气氛中。小妹说:“姐,别难为大家啦,你开个金口就行了。”

“这是——”妻一愣。啊啊,买时根本没想到问。

“妈,我知道,”儿子抢着说:“这是中国的,你瞧,这包装盒上的字应念作:中国佳美制鞋公司。”

“佳美?”这不是小妹厂里生产的吗?大家吃了一惊,面面相觑。

“你胡说!”妻无论如何不相信这是真的,举起右手要向儿子打去,儿子吓得往我怀里钻。我笑着对妻说:“儿子说的是真话。你呀,不但爱洋货,洋相还洋得可爱。” (李苹)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