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4年12月09日
科教·文卫
02

朱开旺是一位普通的煤矿工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痴心于发明创造。二十年过去了,他已是拥有几项国家专利的“工人发明家”,但他的生活条件和地位丝毫没有因此而改变——

“工人发明家”朱开旺的人生之路

(上接一版)

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呢?1994年4月,朱开旺斗胆给时任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朱德仁去信询问。这封信后被转到煤科总院北京开采研究所,受到了肯定。同年10月,他到西安矿业学院拜访,吴绍倩教授,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受益匪浅。

1995年初,经过反复论证和摸索实践,朱开旺成功地研制出KFJT—1型防倒探梁,同年3月,他在《地压与支护》刊物上发表了《掘进头防倒前探梁与临时支护的应用》一文;4月,正式向矿有关科室递交了相关报告和图纸,矿上在4303,1310掘进工作面通过了工业性试验;11月30日,韩城矿务局在分局定型推广。经过推广使用,朱开旺发明的KFJT—1型防倒前探梁,彻底解决了掘进工作面空顶作业的问题,不仅使工人的人身安全和工作质量有所保证,而且单就一个掘进头计算,每年可节约材料费24万余元,还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1996年,该发明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次年又获华中国际最新技术银奖。

痴心发明却带来无尽的烦恼

如果说朱开旺当初搞发明创造,是出于一种保护人身安全的愿望,那么后来就是为矿山的兴旺而赋于他的一种责任。他的发明成果被陕西、河南等国内多家煤矿广泛使用后,他又着手研究其系列产品。1997年,他研制出适用于T型和U型棚两个类型的“前探梁”共六种系列产品。同年,他针对回采工作面使用n型长钢梁而研制出可调式移梁器。1998年,他又成功试制GSD—98型钩式上道器和液压弯道器,并于当年11月获国家专利。至此,“前探梁专家”之称号在韩城矿务局已是人人皆知,1998年他因此而获得陕西省青年岗位技术能手的称号。

发明的成功带来的喜悦很快被无尽的烦恼所代替。由于“前探梁”系列产品的先进性,国内当时仿造该产品的人很多,这些假冒产品迅速占领市场。而韩城矿务局要生产该产品的计划由于多种原因无法实施,朱开旺为此奔走呼告的举动也激怒了一些人,一位技术员对他说,“你有大学文凭吗,别这样折腾了!”当时,局领导也有意让他去研究所工作,但不知怎么搞的,他就是去不成。看着自己耗尽心血研究的新产品不能批量生产,大好的市场被假冒产品占据,他便匆忙与他人合伙生产。产品生产出来了,矿上却不要他的产品。合伙人铺盖一卷跑了,朱开旺四处筹集的4万余元也被合伙人骗走了。他去告人家,连吃饭钱都没有,他只好去西安打工。就是这样的遭遇,矿上还有人认为朱开旺开工厂挣了钱,他心中的苦闷又能告诉谁呢?后来,他从西安归来,还了一点借款,在局领导的关心下他被重新安排了工作。到现在他仍是一名普通的职工,连应有的技术职称都没有。

在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之后,朱开旺现在仍一贫如洗。谈及他的悲壮人生,知情人说,有他个人性格的原因,有市场和企业管理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机制上的原因造成的。去年,他将妻子和儿女接到矿上后,靠他那点工资根本无法维持生计。他告诉记者,他现在仍在搞一点小发明创造,靠发明的小产品去卖点钱来混日子。

本报记者 阎冬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