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10日
企业新闻
02

为了挽救一位矿工兄弟的生命

——澄合矿务局中心医院全力抢救重伤职工纪实

(上接一版)

时间就是生命,救命如同攀登险峰。在伤员生命体征逐渐恢复的基础上,五官科的口腔、眼、耳鼻喉各科大夫立即开始对伤者大面积头面部撕脱伤进行清创缝合。当时针指向下午2点,曾开展过断肢再植的本院外二科医生们开始打开伤者大的创面极其细致地查找断离的血管和神经,极为认真地实施吻合,为伤员保全肢体做出了最大努力。时值下午6时许,第一批外援——西安红十字会两位骨伤专家赶到了院手术室,立即投入抢救及手术,为挽救矿工生命,保留肢体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晚9点多钟,刚赶到的应聘于本院的西安交大二附院心血管专家、外科专家教授又在对伤者会诊的基础上,与抢救组精心制定了周密的术后治疗护理方案,并从全院抽调6名专职护士实行了双岗床头特护,杨振忠主管大夫24小时守护在手术室里。

深夜11点多,当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怀疑伤员血气胸加重时,放射科主任医师王海杰克服困难使用150mA床头X光机,拍出了清晰的片子迅速予以确诊,医护人员及时采取了闭式引流术,排出胸中积气及积血800多毫升,迅速清除了威胁伤者脆弱生命的隐患。11月10日,全体抢救组人员彻夜未眠。

由于伤员创伤大,休克时间长,病情反复,时好时坏,为确保矿工生命及患肢,中心医院抢救领导小组及时决策,先后聘请西安交大一附院胸外科主任、呼吸内科主任,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创伤骨科主任,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创伤骨科主任,胸外科主任,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来院对伤员进行全面的会诊、讨论和技术指导。

在20多天时间里,院内各专科医护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硬是把在死亡线上游离的矿工兄弟拉向了生的彼岸。数天里,院内外医疗专家密切合作,争挑重担,用真诚谱写了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

全天守候,医护人员无私奉献

世界上最能打动人心的就是生命。面对生命攸关、一息尚存的矿工兄弟,院长杨百锁昼夜徘徊在手术室和办公室之间,为了不延误分秒抢救重伤矿工生命,他在近20个小时里先后主持召开了紧急会诊11次,及时连续制定缜密科学地抢救方案;为使抢救万无一失,他彻夜拨打电话向省、市、各大医院咨询联系并邀请专家教授支援抢救工作。为使抢救有条不紊,快捷高效,副院长郭西林始终坚持指挥在一线,每天根据病情发展组织会诊讨论,确定诊治方案,细心果断地将每一次会诊形成的方案全力贯彻到位。为确保抢救工作从首保生命、力保肢体再到特级护理稳妥进行,院党政工领导,主要科室负责人、抢救组全体医护人员在四天三夜时间里没人回过家,没人脱衣安生的睡上一觉。伤员不能进食,医护人员就通过下胃管慢慢灌下精心烹制的鸡汤、米汤,为防止伤员患上褥疮,护理人员随时为伤员按摩并清理粪便,没一人喊苦叫脏。业务院长、医生、护士们从患者入院的30多天里,始终驻守在手术室。抢救期间,从周末到双休日,全体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放下了家中许多等着要办的事情,放弃了全家周末才有的团聚,或更改了回家探望年老父母的计划。手麻科主任王有恒本已安排去西安看望患癌症晚期做手术的舅舅,郭副院长本应赶回家中为过世的老人操办“三年”,杨院长雷打不动的EMBA培训学习也只能为此搁浅。但为了矿工兄弟那宝贵生命的尽快复苏,他们没有一人抱怨过,只是无怨无悔地坚守着、期盼着、努力着,因为矿工兄弟的生命此时重于一切。

全局关注,重新唤醒矿工生命

一位普通矿工兄弟重伤后的生命体征,从事发那一刻起,就时刻牵动着上上下下干部职工的心。局长王忠义在北京参加会议的几天里,几乎是几个小时就要打一次电话探问矿工兄弟的抢救治疗情况。当他听说抢救急需配置呼吸机以防万一时,就立即特事特办拨款近20万元买回一套,他还叮咛杨院长,不惜任何代价挽救重伤矿工的生命,尽最大努力保住断离的上肢。党委书记杨建棋当时正在陕南开会,返局时直接将车开进医院,先去看望了重伤的矿工兄弟,慰问医护人员。党委副书记李永刚、副局长沈兰禹闻讯并在当日下午就赶往医院看望伤员并指导抢救工作,提出一定要加强管理、全力以赴。安监局局长张华煜在外地开会闻讯后立即赶回,迅速到医院组织协调抢救及事故调查工作。

当听说重伤职工刘海军生命体征经抢救基本恢复平稳后,在手术室门外坚持守候3天2夜的王村矿矿长肖绪才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组成慰问团带着水果等慰问品前往医院看望重伤职工及医护人员。他们紧紧拉着医护人员的手反复致谢并就抢救工作给以高度的评价。交大一附院、四军大唐都医院、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参加抢救的专家教授们也禁不住的高度评价了该院在抢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组织有力、措施得当、协作密切、运作高效和效果明显等特点,用事实证明了澄合矿区的二级医院也有能力接治省属三级医院的重危型病人。

11月12日早8点,当缕缕阳光从窗外悄悄射入手术室时,在死亡边缘徘徊长达45个小时,39岁的矿工刘海军终于睁开了双眼,他那遭受重创的左手指也有了一些微微的颤动。每当面带笑容的白衣天使走近并为他按摩护理时,刘海军竟能以浅浅的微笑来表达发自内心的感激。当这位被爱心召唤复生的矿工在澄合矿务局中心医院设施齐全的普通病房度过他的第30天时,已能够向前来看望自己的同事和领导说声谢谢! (卞卫民 肖宝忠 刘快明)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