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01月12日
生活·百味
04

父亲和信

[山阳] 郭建贤

那年,我在西安上大学。

我们班二十个人,西安城的五人,其他同学都是来自陕北、关中、陕南的县城,只有我是农村人,从商洛山里一个大山沟里钻出的农村人。

记得第一次老师让同学们用英语做自我介绍,我介绍完后大部分同学怪异地看着我,他们看我穿的土布白上衣,看我脚上母亲给我纳的布鞋,我是一个典型的“土著”,那一刻,我把头低着,自卑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好在我有机会向他们介绍我父亲,我说我父亲是个校长,中学校长,这才从自卑中慢慢地抬起头来。

我父亲实际是一个小山沟里的小学校长,那个小学只有两个教师,父亲是校长。

那年月,学生们和家里的联系是写信。说实话,我最害怕家里来信,这并不是说我不渴望家里的信,我害怕的是父亲给我写信。那时,没有统一的信封,不管在邮局买的还是自己糊的信封都能邮出去。父亲为了节约几分钱的信封钱,总是用纸糊的信封装给我写的信,然后邮给我。父亲糊的信封不标准,往往是用用过的纸的背面,这使他的信封很不成样子。

记得第一次收到父亲的信,恰好是班上的一个女同学把一叠信拿到教室。别人的信封一律是统一的漂亮面孔,唯独我的信封是纸糊着的信封,土气、难看。当那位拿信的女同学把信给我时,我看她很注意的向信封看了一眼,我的脸轰一下子烧了,迅速的把信装入了口袋。那时我暗暗喜欢上了坐在我前边的一位西安女孩,我害怕她看到那丑陋的信封。正好她在专心的看一本小说,但我还是做贼似的心跳着。

我害怕父亲给我来信,以后我就成了班上的信使,截获父亲的来信。为了防止父亲再用纸糊的信封给我来信,我给他写了信,要他用邮局的信封给我发信,但父亲来信还是用纸糊的信封,他说过日子不容易,能节约一分是一分。

为防止父亲给我写信,我干脆不给父亲写信。父亲很长时间没收到我的信,便来信问我是不是出了啥事,我向他撒谎说学习忙,要他不要来信了。

父亲很长时间没收到我的信,那年暑假我也没回家。父亲以为我出了事,专程搭车从老家赶到西安。父亲敲一个个宿舍门,当我打开门看到风尘仆仆、背驼很凶的父亲,很是意外,急忙让父亲进屋。看到我桌子上摊开的书,父亲笑了,从口袋里掏出二十元钱给我。

我送父亲出校门,校门口有卖西瓜的,父亲给我买了一牙,他自己不吃,说不渴。父亲笑着走了,望着父亲走路驼着脊背的样子,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