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弼时与保姆的故事
·西平·
延安时期,作为中共毛、朱、刘、周、任高层五领导之一的任弼时,被称为中央五大书记之一,他日理万机,与周恩来一样,被称之为当时延安工作最繁忙的人。
任弼时为寻求真理,16岁时即赴苏联留学,毕生致力于革命事业,在艰苦的战争年代里,他的个人和家庭生活也非常艰辛、坎坷。任弼时和夫人陈琮英先后育有九个子女,但其中五个或夭折或失散,仅留下三女一子。儿子任远远出生在延安,是惟一在任弼时身边的孩子。
1942年,因任弼时忙于公务,其夫人陈琮英要到中央党校学习,组织上推荐政治上可靠,工作有热情,爱孩子又讲卫生的郑永亭到任弼时家当保姆。
郑永亭是宁夏人,其夫在部队工作,她冒着生命危险从家乡来到了延安,参加革命工作后,被组织安排在托儿所上班。
初次到任家,任弼时忙站起来让坐:“请坐,请坐!”打消了郑永亭的顾虑,任弼时对郑永亭说,让她带孩子很放心很高兴。又说孩子很调皮,让她多操心。郑看到任弼时四方脸,络腮胡,身体魁悟,长得很威严,没想到竟这么和气热情,心里顿时松弛了很多,觉得中央首长没架子,可敬可亲。
但时隔不久,由于郑永亭不愿意任家的其他工作人员称她为“保姆”(因她由此想到家乡军阀们对奶妈子也是这么叫的),闹情绪要离开任家去当工人。任弼时得知此事后,就抱歉地笑着对她说:“嫂子请坐,对不起了,他们称你‘保姆’,让你想起了过去不愉快的事,我应该负责。”郑永亭一听任弼时叫她“嫂子”,一怔,她才二十来岁,任弼时已经四十多岁了,她立时不自在起来,任又说:“你想当工人也是对的,不过远远跟你习惯了,再一两年就要上学了,照顾到远远上学,你也上学去。你还年轻,学好文化,今后更好革命,行不行?”
任弼时这么真诚客气地又叫“嫂子”又道歉,还说要送自己去上学,郑永亭听完,反倒不好意思起来,也感激得不知道说什么好,她一下子想通了,笑了,愉快地留了下来。从那以后,任家所有的人都改称郑永亭为“嫂子”,郑永亭十分感激,工作也很愉快。
郑永亭白天照料远远的生活,晚上带他睡在一个窑洞里。由于忙着工作,任弼时、陈琮英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并不多,加之郑十分喜欢小孩子,性格温柔,时时操心换洗增减衣服和洗澡,照顾细心周到,和远远建立了很深的感情。一次,远远得肺炎住了院,郑永亭心疼得日夜守在孩子身边,精心护理照料,虽然累,但她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的尽心。
任弼时很关心郑永亭,她有了病,任亲自打电话请医生,还让端来病号饭。延安大生产时纺线线,人人有任务,任弼时百忙之中学纺线,纺得特别好,老是一等,常得奖,他就拿奖金请郑永亭等工作人员会餐,与大家谈心,热闹而亲切。
转眼之间两年过去了,远远要上学了。郑永亭的丈夫也因身体原因,被组织照顾安排到家乡从事地方工作。郑永亭要离开任家,返回家乡了。
由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任弼时一家人和郑永亭都恋恋不舍,不忍分手。走前,任弼时安排给郑永亭照了很多相,又让给郑量体做衣服。但郑永亭回到家乡后,因战争年代形势变化,没能再与任家联系,留下了遗憾。尽管如此,在延安与任家相处的两年多时间,对于郑永亭和任家,都是一段不可多得的浓缩的宝贵人生,是革命队伍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