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解读毛泽东
·若白·
不论你喜欢不喜欢,毛泽东都是一个永久的历史话题。一年前,毛泽东同志诞辰百年纪念,香港凤凰卫视有一档节目:“说不尽的毛泽东”。我以为十分精辟。
《毛泽东传—1949-1976》,两大卷,比枕头还厚,计百三十万字,资料十分丰富,行文流畅,读来颇多兴味,使我们更多的了解我们所亲历的这些历史的原委,也更多地懂得和理解了一些毛泽东。
诗人的气质
一九五八年中央成都工作会议之后,王任重陪同毛泽东乘轮船从重庆往武汉,船过三峡时,毛泽东对王任重说:“如果让我开船,我就喜欢往这险要的地方开。一潭死水好,还是不尽长江滚滚来好?我看还是不尽长江滚滚来好。人的生活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意思。”
言如其人。当看到这段话时,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毛泽东站在轮船甲板上那神采飞扬的兴奋样子。同时,也不能不使我们想起他青年时代说过的那几句名言:“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不畏艰险,拼搏奋斗,在他是最大的快乐。毛泽东对长江情有独钟,从六十多岁到近八十岁,多次畅游长江,如同“胜似闲庭信步”,真是豪气薄云天。
通观毛泽东的一生,我们可以深切地感觉到,在他的性格中,始终有一种奋斗不息的激情,有着浓厚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情怀。他读书之广,理解之独特精辟,当代领袖人物中少有比肩者。他喜欢屈原、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文,热爱王右军、张旭、怀素的草书,他卓尔不群的书法艺术,独步文坛的诗词作品,无不佐证出他才华横溢的诗人气质。同时,也构成了他人格魅力的突出特点。以此解读他建国后发动和领导的一次接一次的运动和斗争,直至晚年以七十三岁高龄又发动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是不难找到其中的奥秘所在的。
关于个人崇拜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后,在我国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生了极为严重的对毛泽东同志的个人崇拜风气,极为恶劣地破坏了我们的党风,教训沉痛。
我以为,关于个人崇拜,在人类历史上,无论哪个国家和民族,都是存在的,过去有,今后还会有,可以说它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因为,没有个人崇拜就没有稳定的核心,也没有坚强的凝聚力。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不难发现凡是被人们崇拜者,总是有着被崇拜的原因,而且崇拜也有一个产生形成的过程,既不会无缘无故,也不会象龙卷风一样突然兴起。被崇拜者总是或有大智慧,胆识不凡;或是有大功劳,领袖群伦。人们绝不会对一个庸碌无能之辈产生崇拜。美国二百多年的历史,有四十多位总统,只有华盛顿、林肯受到人们长久的崇拜,其他也都在历史的长河中淡出了。斯大林在苏联曾造成了狂热的崇拜,赫鲁晓夫正是拿这一点大做文章的。斯大林三十年统治自然错恶不少,但毕竟是他领导下使苏联成为一个可以和西方大国抗衡的强国。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力挽狂澜,打败了德国法西斯的疯狂侵略,避免了苏维埃政权的灭顶之灾。他的后继者赫鲁晓夫、勃烈日涅夫都曾想制造对自己的个人崇拜,但终究还是制造不起来。我们那位希望“永远健康”的副统帅不是也千方百计想造成对他的个人崇拜吗?结果如何呢?不必说了。所以,个人崇拜不是封“英明领袖”、“核心”就能崇拜起来的。中国人对毛泽东的崇拜也是历史形成的。但是,应该声明我不是“崇拜论”者,只是主张对个人崇拜要历史的分析,不要盲目崇拜更不要疯狂和迷信,应该理智地对待英雄伟人,尤其是英雄伟人身边的人,不要抢着势利之心去制造个人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