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系的辨伪
自明清以来,龙泉系青瓷即被仿造。除景德镇等地继承了龙泉工艺外,仿烧者主要仿烧龙泉宋、元时的精品,如香炉、玉壶春瓶、佛像、梅瓶,等等。一般不仿烧大盘、碗等日常用品。
明代所仿比较粗重,釉则相对薄匀。清代所仿胎骨变轻,釉则加厚,尤其是康、雍、乾(公元1662-1795年)三朝所仿,有的几乎能乱真,有些产品竟成为著名博物馆里鉴定的难点。民国时代继续有伪造宋、元龙泉,但总体质量已不及清代的仿制品。近年来,龙泉仿制品数量大增,不仅有仿制宋元精品者,也有仿制一般生活用品者,还有仿制大型器者,总体说来,仿烧的水平仍未达到清代前期的仿制水平。现在一般在市场上所见龙泉窑的仿伪品胎质偏白,质地偏粉而有细嫩感。三足炉等器物失去了浑厚端庄感,而是趋于乖巧俊秀。釉色不纯正,缺乏玉质感,也非乳浊釉。表面有贼光而玻璃质感强,釉色常常青中夹黄或过于白,釉中能见到大小不匀的气泡,有时能看到粗糙“棕眼”。青釉有人工加厚,但过于匀实。器足上积釉较多,底足由人为涂成砖红色,不似真品那样深浅过渡自然。
龙泉青瓷历史上的仿伪主要在景德镇,现在的重心仍出现在浙江龙泉,江苏宜兴,广东石湾等地。据说,在清、民国年间,日本、韩国等地也有仿伪,但型、胎、釉等方面都比较容易鉴别。近现代俗手所仿,有挂泥浆、油污的现象。
龙泉青瓷之辨伪,还涉及到所谓“官窑”、“哥窑”等辩伪的问题。因此,龙泉青瓷的辨伪成为一门基本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