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颤音
胡中华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的歌曲很多,但真正留在人们记忆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却寥若星辰。《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两首歌曲,不仅在建国五十年经典歌曲评选中获奖,也唱遍了大江南北,天山黑水之间,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人喜爱的作品。
这两首歌的词作者是蒋开儒先生。他原在黑龙江一个农场工作,现在深圳从事专业创作。这次赴北京参加第四届中国世纪采风活动颁奖会议,有幸聆听了蒋开儒先生的讲演。
因为有海外关系,中青年时代,蒋开儒也受过许多不公平的待遇。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刚刚闭幕,他收到了姑妈从香港发来的探亲邀请信,也因为有了这历史性的转变,他获准赴香港探亲。来车站接蒋开儒的是他的表妹,虽然曾没有谋过面,但年轻的表妹一下子便认出了他这个表哥,因为他太象他姑妈了。三十年呀,多么漫长的岁月,姑妈紧紧地抱着他,他紧紧地搂着姑妈,让激动的泪水尽情地畅流。
蒋开儒在香港住了十几天,台湾的姐姐因签证问题迟迟没来。别人是一天天的过日子,他是一分钟一分钟地企盼……
14岁那年,已是空军上校战斗英雄的姐夫要带蒋开儒去台湾,姐姐牵着他的手都已上了甲板,回头看到悲痛欲绝的母亲,挣开姐姐的手,又回到了母亲的身边……三十年了,姐姐是什么样子了?
姐姐终于来了,她整日拉着蒋开儒的手看了又看,陪他到香港各景点游玩。香港不愧是东方之珠,经济发达的程度让当年的蒋开儒无法想象。探亲的日期很快就要到了,姑妈和姐姐都希望他能留在香港。可蒋开儒以为:中国已经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思路,从阶级性走进了人性,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他坚决要回国。为了劝说姑妈、姐姐,他写了一首诗歌《祖国之恋》,朗诵给姑妈和姐姐听,他的真情终于打动了亲人们。都同意他按期回国。
当他拿着证件交给边防战士,边防战士验证后,微笑着向他行礼,他激动得热泪盈眶。祖国是抽象的名词,但战士的微笑和军礼却是祖国的象征,祖国欢迎一切爱国的儿女回到他的怀抱。
回到北大荒,农场领导非常感动,因为当时外出探亲回国的不到2%,蒋开儒是第一批出国、第一个返回祖国的。党政领导很重视,请他到各单位作报告,他看到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满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了长诗《喊一声北大荒》,并在全国诗歌大赛中获金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蒋开儒当了县政协副主席、文联主席,侨联主席,他用诗讴歌着祖国春天的神韵。
五十七岁那年,蒋开儒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身体还好,这样好的政策,他想还应该干点什么。带了两千元钱,来到了深圳。一看深圳已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1979年他来深圳时,到处还是耕牛、荒地,如今这样大的变化,让他感慨万千,于是产生了写《春天里的故事》的激情。为了在深圳站住脚,他不敢到宾馆吃饭,三个月只啃方便面;不敢坐公共汽车,每天步行找工作,三个月穿烂了一双皮鞋,终于在一家杂志社落下了脚。创作出《春天的故事》,他已是六十多岁的高龄了。
1996年,深圳政府要组织迎接香港回归活动,要创作一组歌词,聘请蒋开儒担任主创人员,他非常高兴。江泽民同志的“5.29”讲话,第一次提出了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的命题,这让他看到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希望,产生了将党的三代领导人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做的贡献融入诗歌中的想法。中央电视台来深圳录节目时,对第六组《中国有幸》中。“我们唱着东方红,翻身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这些词,非常赞赏,迎接香港回归面太窄,希望蒋开儒继续加工修改。五易其稿,终于创作出了《我们走进新时代》这首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歌词。
蒋开儒同志出身很复杂,也蒙受过许多不白之冤,但他只字未提;虽然有着复杂的海外关系,他却挚着地眷恋热爱着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他用生命的激情唱出了时代的强音,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爱是创作的源泉,一个作家,只有爱自己的祖国和生活,才能写出动人的篇章。生命的状态是永恒,是不以年龄的大小和职位的高低来界定了,它永远不会过时和衰老。语言是听觉,诗是音乐,不朽的诗篇不属于那些侃侃而谈,哗众取宠,人云亦云的过客,他一定属于真情讴歌社会、讴歌祖国和人民,真正热爱生活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