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嚼“菜根”香
·王如明·
中国自古就有“嚼得菜根,百事可做”一说。“嚼菜根”隐喻人能吃苦,甘于淡泊,以此进行精神的修炼与提升。千百年来它被无数先贤称道,也为毛泽乐所欣赏。其砥砺精神,淬炼意志的作用勿庸质疑,说它成就了无数先哲伟人、英雄豪杰的大业也并不为过:有人以此立志,干出了一番事业;有人以此修身,成为一代贤士;有人以此劝学,成为巨擘大家;有人以此淡泊自守,超然物外,自成清流。明代的洪应明也是一个咬住“菜根”不放的人,他潜心品嚼,竟品出360种滋味,写出脍炙人口的《菜根谭》,真乃每天一味,天天有得,品嚼菜根,香甜无比!
《菜根谭》中也有一些消极避世的东西,这就像一棵果树上结了不少甜美的果实,你采摘完了,剩下几个酸果,那也无所谓,不吃就是了。但大多数“果子”还是质良味美,可以滋补身心的。书中讲的大多是修身养性之道,处世砺志良方,目光独到,见地深刻,文辞俱佳,读之朗朗上口,总能吸引我百读不厌,一吟三叹,拍案叫绝。谁人不遭磨难?谁人不遇灾变?谁人无有困厄?但你若能“天薄我以福,吾以吾德以迓之;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享吾道以通之;天且奈何我哉!”你就不会沉沦。人生遇到了挫折和打击,若能“崇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那是大胸襟、大情怀、大境界!如何生活是一门大学问,“忧勤是美德,太苦则无以适性逸情;澹泊是高风,太枯则无以济人利物。”过分俭劳,无异于苦行僧;过分奢靡,乃是丧身败德。读书人为人为文若细品“文章做到好处,无有它奇,只是恰好;人品做到极处,无有它异,只是本然”,自会大有裨益。读书、思考、观察、分析,若不进入境界,就很难有收获:“喜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会时,方不泥迹象”。还有“文以拙进,道以拙成”等认识不啻金玉良言。《菜根谭》涉及人生各个方面,语言美,见识睿智老辣,读之使人膺服,使人钦佩。膺服、钦佩之余又获得新的憬悟和启迪。
读《菜根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就像嚼菜根能嚼出不同的感受一样,常常仁者见仁,智老见智。但这本囊括中国几千年处世经验和智慧的奇书问世以来,经久不衰,可见其旺盛生命力。阅读中若能涉及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对人的思想修养、品性历练、常识提升,裨益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