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炮趣悟
[安徽] 张小失
我对鞭炮的最早记忆大约在4岁那年的春节。当时我有个玩伴叫小峰,其父是退伍军人,性格刚烈,但小峰却比较文弱,连鞭炮都不敢放。有一天,小峰父亲看见此情形,很恼火,打了儿子屁股,还拿我作对比:看看小石怎么放爆竹的!然后将家里的鞭炮交给我演示。我放了一个又一个,喜不自禁。小峰最终还是不敢放。结果,我得到一挂鞭炮的奖励。所以,我很小就悟出一个哲理:做别人不敢做的,就可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报酬。
对于一个二十多年前的男孩子来说,春节的趣味除了零食的香甜就是鞭炮的硝烟味,爆炸带来的刺激大约相当于今天电子游戏中的战争。有一年除夕吃年饭,父亲照例拿出爆竹给我燃放。父亲不知道,我已经偷偷将一些“大雷子”的引信做了手脚,放不响,为的是独占这些“大雷子,里面的火药,好自己造小鞭炮。当然,我的心愿实现了——后来,我从那些“大雷子”里剥了一小瓶黑火药。自造爆竹的趣味妙不可言,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给鞭炮做出各种伪装,去“陷害”伙伴们。有一回,我还将燃放过的“魔术弹”留下的纸筒里灌上药,夜里点燃,喷出的火花煞是喜人。所以,我小时候悟出的第二个哲理是:要想得到,有时得先来点破坏。
上学后,我更调皮了,恰好碰到两个臭味相投的表兄弟,所以,有一年春节,我们用压岁钱一起上街购买足够的鞭炮,然后盼着夜色降临——好去别人家院子边向里面扔爆竹。祖周家是我们第一个恐怖袭击对象,因为我们仨普遍憎恨他家的看门狗,而且我们知道那条狗睡在院子的哪个角落,所以,当连续的爆竹声引起狗狂吠时,我们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第一次袭击没有引起主人的强烈抗议,但第二次袭击,祖周破门而出,拿着棍子大骂着撵我们。我们好不容易摆脱追兵,但回家时,见大门紧闭,外婆在里面说:你们今晚别睡觉了,放爆竹去吧!显然,我们被告了状。所以,我少年时代悟出的又一哲理是:将鞭炮扔在不恰当的地方会导致无家可归。
随着年龄增长,对鞭炮的兴趣越来越淡。如今市场上的鞭炮、烟花品种繁多,若在童年、少年时代,它们能勾起我多大的欲望啊!可是,除了春节必须放鞭炮、烟花的几个早晨和夜晚,我根本就不记挂它们了,那样单纯的趣味已经消失了。所以,今天我悟出的哲理是:当一个人不再热爱鞭炮的时候,他就成熟了,甚至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