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说情风的背后有腐败
·高山·
据2005年4月4日《中国青年报》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叶如棠近日对记者说,由于受到强大的说情风的压力,2004年中华环保世纪行记者采写的一些文章、节目虽已完成编辑制作,仍“胎死腹中”。
去年,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主持人敬一丹曾直言“说情风”太甚。她告诉温总理,说情已经从熟人老乡出面发展为组织出面,制片人、台长不得不用大量精力应付说情,不少节目就在这种环境中夭折了。堂堂央视尚且挡不住“说情风”,其它媒体更可想而知。
“说情风”阻止了一些深度报道的公开播发,折损了一些尖锐报道的锋芒。这类“说情风”对媒体报道的“劲吹”,既影响了报道计划的实施,也挫伤了记者们的积极性,纵容了腐败现象进一步蔓延。
说情风的流行,使一些人忘记了法纪,忘记了原则,淡漠了责任,也使他们的党性观念荡然无存。与我们当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相径庭,应结合这次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严查“说情风”背后的腐败。
现在众多地方纷纷出台法规保护媒体的监督权时,却遭遇“说情风”。其实媒体这种遭遇,也不算是什么新鲜事,但正是这种不新鲜才叫人痛心。有人讲“说情风”是封建官场官官相护的恶习在现实生活中的延续,我看“说情风”的背后就有当今社会中的腐败。今后应严查到底是谁在“说情”,为什么要“说情”,早日让公众明白,还给媒体一个公正、公开的环境。这是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必然,因为舆论监督的基本立场就是维护公共利益,不能因为说情而造成公共利益的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