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苍村社区
和谐从点滴入手
陕西苍村社区管理中心办公室主任王保林递过的一本蓝皮书《制度汇编》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从这本制度汇编中可以发现,作为破产后国家托管的居民社区成立后,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在摸索中求发展,仅通过两年时间,该社区在探索中就建立起了一套严细的全方位的制度化管理体系,并从点滴入手打造和谐社区。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这个社区的离退休职工、伤残职工、工亡职工遗属,大都属于弱势群体。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加之企业效益不佳,一时又难以找到较好的解决办法。久而久之,在一些人的思想上就形成了“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观念。针对存在的问题,该社区教育干部职工,要时刻树立为民意识,在工作中要遇事冷静,待人热心,要面带微笑,听取上访者的呼声和反映。体谅上访者的苦闷,讲解政策和规定,引导帮助他们,让上访职工从内心深处知道哪些是合理的要求,哪些要求不合理,尽量不要激化矛盾。
比如,企业破产前一些伤残职工未能做工伤鉴定,归社区管理后,以至于造成有关待遇落实不力。2003年7,月份,部分伤残职工找到社区,反映他们待遇低的问题,为此社区劳资部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本着既不违反原则,又为职工切身利益负责的态度,组织全社区17名伤残职工和3名精神病住院人员进行了伤残等级鉴定,使这些退休伤残职工按时享受到了应得的伤残补助。
该社区把群众利益始终挂在心上。“七里坡”道路是原平峒生活区联接学校和店头镇中心街的一条主要干道,自上世纪70年代来,原单位虽多次对道路进行修缮,但由于资金匮乏,最终没有处理到位,遇到雷雨天气,家属区积水便沿七里坡滚滚而下,曾多次冲毁路基,道路坑凹不平,时常有过往职工骑车摔伤的事发生,被辖区职工戏称为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难题,美化辖区环境。2004年6月,社区在公司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土地产权,投资20万元采用砼的工艺对路面进行修筑,现在宽阔平坦的道路为群众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张战军 本报记者 刘公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