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泽大家的“大家小书”
若白
偶然的机缘,在街头一个小书报摊上,看到一套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称作“大家小书”的丛书。随手拣起来翻了翻,便立即被吸引不能释手。忽然想起,去年曾在一则很不起眼的书讯中看到过关于他的介绍。对了,正是它。随即挑选了顾颉刚先生的《中国史学入门》、许嘉璐先生的《中国古代衣食住行》、陆宗达先生的《训诂简论》和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等数本回家阅读。
据悉,这套丛书目前已出版三辑,每辑十本,内容包括史学、文学、美学、哲学、语言学、民俗学等社科类历史文化典籍,可谓洋洋大观矣。书的封面设计装帧朴素简洁,淡雅大方,怡人眼目,绝无时下流行的一些书刊花里胡哨,喧宾夺主的感觉;一律三十二开本,软面平装,书口切去一些,显得修长挺秀,十分美观。它既可供人居家卧读,也便于装入衣兜里随身携带。书前有袁行霈先生的一篇总序,文字简练风趣,生动活泼。他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所谓“大家”,一是书的作者都是“大家”,二是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所谓“小书”,只是就文字篇幅而言,比较短小。每部大都是十来万字左右。袁先生又说,编辑这套丛书的目的,一是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二是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其用心真是令人感佩之极。
我国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历代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作为今天的一般读者,该从何入手,确实是一个难题。况且,历史的变迁,语言文字的发展变化。古今差异甚大。这也是当今青年人普遍不读古书,对于传统历史文化知识疏离和严重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现在北京出版社精心策划推出的这套“大家”。无疑是弘扬中华灿烂历史文化,惠泽大家的善举,值得大力支持和称赞。
我以为这套丛书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
一是简约而不空。虽然每部书篇幅不大,但是它并不是只有筋骨没有血肉,只有抽象概念缺乏具体史料,而是纲目井然,议论精辟。史料充实而不繁琐,读来始终给人的丰满富赡的厚重感。譬如顾颉刚先生的《中国史学入门》,短短的篇幅,把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壮大;最早的文字;古代的经书、子书、史书以及古代社会、文学、宗教的发展演变情况,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委,都能条分缕析地介绍给读者。而且切实准确,要言不繁。一卷在手,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如在眼前,使人不能不敬佩这位史学大家举重若轻的深厚功力。语言学家许嘉璐先生的《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也仅十万字左右,薄薄一册。作者针对现在一般读者,尤其是青年人,在阅读古代典籍中,不仅存在语言文字上的障碍,而且对古人生活状况,古代社会的礼仪,典章制度更缺乏了解的实际,特意选择了古代人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详尽而具体的介绍。不但从物质层面上对它们的形制、质料,做了具体描述,而且还深入分析了其发展演进的过程,具体功用,古人的文化观念及一些典章制度。同时,他还对一些繁难的名目、概念进行了适当的考辨。虽然这对今天的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习传统历史文化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帮助。
二是通俗而不浅薄。这套丛书,虽说都是学术专著,但是它丝毫没有一般学术著作那种抽象玄奥艰涩难懂的弊病,不端经院里高头讲章的吓人架子,而多是采取口语式、谈话式的叙述风格,取譬举例,语言鲜活,融会贯通,娓娓道来。顾颉刚先生的《中国史学入门》。就是先生上世纪六十年代住院疗养期间与人谈话的纪录。朱自清先生的《经典常谈》,也是先生在课堂上的讲搞的整理。陆宗达先生是我国现代训诂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在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曾有幸土聆听过先生关于训诂学的几次讲座,今天重读先生的《训诂简论》,恰如当年听陆先生讲座,亦倍感亲切。
总之,这套“大家小书”,既具极高的学术品位,又是中华传统历史文化的普及读物,它的编辑出版在人们普遍感到传统历史文化严重缺失的当今形势下,不仅具有极强的时代针对性,也具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功德无量,可喜可贺。不过略感遗憾的是书的印刷校对不够精细,诚望再版能有进一步的改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