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我省纺织品出口路在何方
今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贸易实现了一体化,中国纺织品出口也呈现了平稳增长的态势。然而在4月4日,美国商务部宣布自行启动对中国三类纺织品的“特保”程序。两天后,欧盟也公布了“对出口欧盟的中国纺织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的行动指南”。5月20日,我国宣布大幅上调74种纺织品的出口关税。但是,美国仍然坚持对7种中国纺织品设限,欧盟也宣布对2种中国纺织品设限。欧美对中国的纺织品设限,实际上已影响到中国23亿美元的出口。
我省的纺织品出口状况又如何呢?近日,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陕西省纺织协会的秘书长王澍华。
王澍华说,我省出口的纺织品以各类坯布为主,规模以上棉纺企业自营出口在去年占31%以上,间接出口占38%左右,出口创汇占全省纺织品出口的63%。然而今年以来,由于受“特保”影响,下游的印染、服装行业订单大幅减少,为了规避风险,许多客商不敢下单,企业也不敢接单,顾虑到一旦遇到涉限问题,将给企业造成损失。广交会期间即使有不少纺织企业接单,也只接以上半年交货的短单为主。因此,使得我省纺织间接出口交货大幅下滑,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企业的效益。据统计,今年1-5月仅陕纺公司系统的棉纺企业坯布自营出口销售产值就同比减少了9.05%。
造成如此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特保”的影响,一方面出口订单锐减;另一方面,我省坯布的生产量却没有减下来,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找市场。由于市场“人气”因素,大家持观望态度,一些大陆产品受市场、季节、和正常需求等影响,造成供大于求的局面,下游的印染、服装企业乘机压价,导致了棉纺厂之间相互竞价,最终造成价位走低的态势。同时,一些企业由于销售情况不佳,价格不到位,销售成本增加和销售量的减少,使得库存量加大,销售率下滑。
面对国际贸易的风云变幻,我省纺织品出口如何才能摆脱目前的困境?出路在哪里呢?
目前我省棉纺企业直销市场主要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市场和部分欧美市场,间接供应是通过国内的印染、服装企业加工后销往欧美市场。鉴于此,改善市场结构,大力发展市场多元化势在必行。企业不能仅仅关注国外市场,更要结合自身品牌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中取得优势。其次企业要重视调整产品结构,尽快使企业在产品上做到高、中、低产品结构均有。近期的“特保”对生产高支、高密产品的企业影响就不大,主要是这些产品的市场可选择性大,企业调整的空间也大,因此影响和风险相对就小一些。这也是我省纺织企业需要汲取的经验。
外部环境和政策的支持对我省纺织品的出口发展也至关重要。王澍华告诉记者,银行对我省纺织企业支持的力度还不够。现在的银行比较重视资源性的产业,这些产业出经济效益相对快。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我省直接从事纺织行业的职工有12万人,间接人数接近200万人。企业技术改革、生产设备的更新等都需要资金,可是我省的纺织企业在银行几乎无法实现贷款,这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见习记者 蒲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