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从丁祖诒的无奈之举想起
·赵利文·
随着法院判决书的下达,两百多天沸沸扬扬的西安翻译学院“美国排名”事件,总算尘埃落定、真相大白。曾经一度为假新闻而困惑、烦恼和愤懑的西译人,终于讨回了公道。
综观事件的前前后后,我们不能不向西译院长丁祖诒表示敬意。面对造假记者无中生有、无端责难,面对不明真相的媒体跟风炒作,这位中国民办高校的拓荒者,这个宁折不弯的犟老头,背着西译排名“造假”的黑锅,挺直让人指点了几个月的脊梁,以法律为武器,澄清了事实的真相,戳穿了主观臆断的谎言。
正如西译人所说,任何个人和团体都不愿与记者和媒体打官司,丁祖诒与当事人“对簿公堂”,也是无奈之举。但如果没有这个无奈之举,总是保持沉默、一味让步,就会让社会舆论出现更大偏差,先是学校的名誉受损,再就是学生的心灵受伤,进而是民办学校的发展受阻。为了不让“多米诺骨牌”现象发生,丁祖诒逆流而上,敢于把造假的记者告上法庭,实属可敬。
长期以来,记者享有“无冕之王”之称,在公众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地位。许多记者以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尊重事实、贴近文明的生动报道,宣传光明、维护正义,针砭时弊,在社会上得到了应有的尊敬。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虚假新闻”、“有偿新闻”、“屡禁不绝”,使人们唯恐避之不及,少数记者为了追求眼球效应,在新闻采写中背离事实,耸人听闻,任意炒作,少数记者动辄以公正的化身自居,不搞实地采访,不做周密调查,靠一支“生花妙笔”,先入为主,捕风捉影;更有甚者,极少数记者以手中的报道权为寻租手段,拿了人家钱财,就替人家评功摆好,稍有招待不周,则竭尽泄私愤、“吓唬人”。这些记者虽是少数,却属“害群之马”。
众所周知,“记者是守护社会良心的崇高职业”,如果记者自身不正,滥用新闻话语权,就无疑于“监守自盗”,不仅使媒体因此而蒙羞,而且必然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影响整个社会的信任基础,妨碍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我们希望“西译排名风波”能够让那些传假新闻的人汲取教训,不要把记者工作的特殊性当作自己的特权,多一些调查研究,多一些法治精神,多一些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