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与捡破烂儿
〔西安〕 王如明
大女儿上世纪七十年代生,那时在边疆,条件艰苦,总盼着女儿哪一天能出人头地。那地方相对落后,没有幼儿园,更没有学前班,只有“托儿所”,就是只替你看着孩子的那种,是从不教拼音、识字、唱歌、跳舞之类东西的。
觉得孩子的启蒙教育很重要,于是我自编了一本儿歌,几十首,厚厚一本子,让女儿在唱歌中识字。每天我下班回来,别人家的孩子在大院里撒天地疯张着玩,我却把女儿喊进屋,开始上课。女儿天生胆小,但我仍怕她不用心,手里拿根小棍儿,一作教鞭,二作惩戒用具——女儿不用心时用小棍儿打屁股。当然不是真打,作个假打的架势。
就这样,女儿上学前已经把厚厚一本儿歌全部学会认熟,还有20以内加减法。我很得意。有一天一个收破烂儿的打门前经过,我突发奇想,想对即将报名上学的女儿再来一番激励,于是我说:“好女儿,将来长大,你要努力学习可以上大学,如果不努力学习就去捡破烂儿,你长大了是上大学,还是捡破烂儿?”
女儿站在我面前,嗫嚅着,用蚊子般的声音小声说:“我捡破烂儿。”
女儿这个回答让我生气,也让我好笑。我没有往深里想,觉得女儿太小。
真正使我对这件事情有所认识,并使我灵魂震颤的,是女儿放暑假,我给她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快乐的童年》。三天过去了,女儿仍未交卷,逼急了,女儿尖叫:“我的童年是黑色的童年!我回忆小时候没有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儿!”
我惊呆了,心中云水翻腾。没想到在孩子的记忆中她的童年是黑色的,没想到我曾经对她含辛菇苦进行的家教竟是这样的结果!继而我陷入沉思:我给孩子设计未来,包办一切,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却剥夺了孩子幼年可贵的游戏,纯真的天性,和心灵自由的空间。这使我又联想起女儿小时候“我要捡破烂儿”的回答,这才意识到,在女儿幼小的心里,捡破烂儿无疑是自由的,而被强制在屋里认字,并被拿着小棍儿的爸爸威逼着,无疑是种徒刑是牢狱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