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肩担道义(一)
·望坡·
明代嘉靖进士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任兵部员外郎时,上疏弹劾大将军仇鸾误国,被下诏狱,后贬狄道典史。时大学士严嵩已擅权,诱继盛附己,授以兵部武选员外郎。岂料杨继盛义不从贼,而体忠报国。抵任甫一月,即以十大罪弹劾权奸严嵩,再下诏狱。杨在狱中受尽酷刑而终不屈,临刑前,他于狱中墙壁上写下铁骨铮铮的对联。联曰: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其时杨继盛正值四十岁之英年。上联之义,借用继盛临刑赋诗以释之。诗曰:“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明史说,“天下相与涕泣传颂之。”此可见铁肩担道义之本真。下联是说杨继盛文以载道,文章老辣,其文集《杨忠愍集》可证。如《送徐子与谳狱江南》诗中,就慨然以击时弊,最后两句云:“秣陵故旧如相问,为道疏狂病未除。”激昂慷慨,以示忠直之赤心。
明末袁崇焕被冤杀,后来在北京立有袁崇焕祠,康有为所题联曰:
抚射衔道义
接武在文章此联系从杨继盛联化来。袁崇焕系万历进士,由书生而成大将,天启年间,守辽以拒后金。获宁远大捷,宁锦大捷。崇祯三年(1630),在兵部尚书任上被崇祯帝冤杀,年方四十六岁。袁崇焕与杨继盛同属报国之忠臣。康有为的这副对联,上联言其武功,袁崇焕自请守辽,对后金作战是衔道义之事,下联中的接武,借喻为继法前人。文章事,表明袁崇焕武功第一,文采第二,文武双全。如袁的《边中送别》诗,中有“横戈原不为封侯”,“愧我边尘尚未收”句,即见其抱负。对于此联的释义,康有为题袁崇焕祠的另一副楹联可参读。联曰:
其身系中夏存亡,千秋享庙,死重泰山,当时乃蒙大难;
闻鼙鼓思东辽将帅,一夫当关,隐若敌国,何处更得先生。隐,威重也。言袁崇焕威严庄重,可与国家相匹敌,借喻他是对国家安危能发生重大影响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