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16日
北国周末-焦点话题·文化视野
02

卖官的比买官的更可恨

·李德民·

有人说:“跑官是不对的,但不跑是当不上官的。”跑,当然不能空手跑,因为,“光跑不送,原地不动”,甚至还被弄下去;送,主要是送钱,要大把大把地送,这就是所谓买官。

提起买官,人们无不痛恨,因为是不正之风,是腐败现象。这种现象,冷了志士奉献之心,堵了人才报国之门,最终误了伟大的事业,损了人民的利益。于是,人人都在斥责买官现象,强调干部作风要正派,强调凭实绩用干部,强调德才兼备,强调要搞五湖四海,强调对买官的发现一个处分一个。这是对的,是必须的。但买官现象屡禁不止,而且有蔓延之势。这已经成为党风和社会风气中的大问题,成为人们议论的一个热点。

确实有这样的干部,不干活却善于“活动”,精于拉“关系”,更会找“靠山”。没本事却有钱而且舍得送钱,送钱当然是为了捞钱,捞更大的钱,于是他们把官场当成了市场,把买官视为最赚钱的生意。这些人私心、野心很大,心想得很远,手伸得很长。倘若让他们当上官,特别是当上大官,必将为非作歹,甚至祸国殃民。

既然有人把官场视为市场,那么,市场上就有买卖双方,就是矛盾双方,买官的一般是下级,是买方市场,卖官的一般是上级,是卖方市场。买方和卖方,下级和上级,谁是市场的主要方面?笔者以为,两者沆瀣一气,有买有卖,有卖有买,又买又卖,互相勾联,狼狈为奸,但主要是卖方市场,是上级,卖官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所以,卖官的比买官的更可恨。

因为卖官被依法判处死缓的典型便是黑龙江绥化市原市委书记马德。从1995年起,他利用职务之便受贿,把他执掌的市委大院变成了“乌纱帽销售部”,小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大到县委书记、县长,以及各市、县、区内局、委、办的一、二把手,每个位置都有“价格”,几万元、几十万元不等。据报道,马德受贿案涉及干部260多名,其中包括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黑龙江省原政协主席韩桂芝等大官。

当然,人们会问:马德这些卖官的市委书记、县委书记,官是怎样当上的呢?是不是从比他们大的官那里买来的?马德受贿案不是还涉及到省级干部田凤山、韩桂芝吗?怀疑归怀疑,但法院办案还得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只有“水落”,才能“石出”。但可以肯定的是,不管哪一级干部卖官,都会留下违法犯罪的蛛丝马迹,“不是不报,时候没到”,卖官、买官的肮脏交易早晚将大白于天下。到被“双规”之时,到法庭上,再看那些卖官的和买官的丑态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