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煤电双雄博弈“电煤”
在日前召开的“2006年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上,煤炭行业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解放”。
国家发改委在会上宣布,从今年起取消对电煤价格的干预,但前提是必须“保持电煤价格总体稳定”,如果市场电煤价格出现“显著上涨或有可能显著上涨”,政府仍将按照《价格法》有关规定,采取临时干预措施。
刚刚松绑的煤炭企业自然“涨”声一片。但究竟涨幅范围在多少以内算“总体稳定”,不至于让火电企业无法接受,也不至于触及发改委的神经,煤炭企业仍在用心揣摩。而电力企业显然也不甘心束手就擒,期望能力压“泰山”,稳住价格。
煤电双雄展开新一轮博弈
在1月2日召开的煤炭系统会议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理事长刘彩英向参会煤炭企业表示,电煤价格放开给了煤炭企业更大的自主权,煤炭企业要抓住这次机遇。她同时强调,这次是在政府的监控下放开,因此确定的涨幅一定要合理,“这个度非常重要”。“价格要向市场靠拢,但还不能一步到位,需要考虑电力企业的承受能力”,刘彩英说:“还有,大家既不要过度竞争,互相争抢份额,也不要搞价格联盟。”
对于协会的意见,众多参会煤企均表示赞同。他们大都表示,重点电煤的价格涨幅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不会一下子就涨到市场价的水平。
但电力企业却显然不甘心这么就范。
1月2日,就在煤炭系统会议召开的同时,电力系统会议也在进行中。
中能电力工业燃料公司总经理解居臣在2日的电力系统会议上表示,放开价格不见得涨价,关键在于双方要讨价还价。“目前价格已经接近国际煤价,涨价只是煤炭企业的愿望,但价格还要看市场和谈判。沿海电厂应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从海外进口煤炭。”
国家电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电力系统会议上也给电力企业打气。这位负责人说,如果供需双方谈不拢价格,国家仍会行政干预。“至于煤电联动,是必要的,但作用有限,电力企业如果寄希望煤电联动消化涨价,将很被动。”
五大发电集团之一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知情人士接受采访时介绍,他们与煤炭企业一直在接洽,但没有实质进展,对方要价太高,部分煤炭企业甚至提出电煤价涨价40元/吨,这让电力企业无法承担。他说:“合同肯定是要签的,要不拿什么发电?”按日程计划,1日-8日原本是合同集中签署的日期,8日-10日则要根据合同情况集中安排运力,因而,电企与煤企签合同应该是在10日之前。因为谈判还会进行,这位人士没有透露电企给出的底价。据了解,2005年上半年五大发电集团中有两家首次出现亏损,另三家也仅仅是微利。
记者从山西开滦集团等中等煤企负责人处得知,他们一般看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和大同煤炭集团等企业的定价,一旦大同和神华的开价定下来,他们就在这个价格基础上签订合同。记者采访两大煤炭集团多名人士,未能获得有效信息。从外围了解的情况是,大同和神华目前对电煤价开出的价格是比去年涨价15-25元/吨。
2005年,我国已启动煤电联动机制,如果煤价上涨,电价会随之上涨。以1吨煤发2000度电标准计算,电煤价每上涨20元/吨,每度电应上涨1分钱。不过,我国煤价已经完全放开,而电价要与煤价联动的话,还要在国家发改委主导下进行。因此,电企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对此进行协调。不过,中国煤炭运销协会方面提醒,国家发改委已明确表示放开电煤价格,电企应转变思路。
煤电两阵营喜忧分明
河南煤炭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煤炭专家李朝林告诉记者,“煤炭价格市场说了算”,对煤炭交易的双方都有利,卖方可以根据产品的产量、质量、煤炭市场供应行情确定自身如何生产、经营、交易,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买方可以根据自身行业的发展状况、原料的供求状况、企业的经营状况、市场的行情状况、生活的消费要求决定自己购买什么煤炭、购买多少煤炭、怎样购买煤炭,可以货比三家,择优购买,以此降低消耗,提高效益。
但另一方面,发电企业对发改委这一政策并未普遍认同,部分企业认为,目前放开电煤价格尚不具备条件。
大唐发电一负责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由于煤炭价格的上涨,国内发电企业承担了较大压力,今年上半年由于煤炭供应紧张及煤价上涨,公司面临着燃料以及成本的巨大压力,公司上半年发电量较上年同期增长约38.79%,但受到发电单位燃料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加约28.48%的影响,净利润仅较去年同期上升0.55%。
该人士指出,受煤炭价格上涨影响,国内一些业绩平常的发电企业已经进入亏损经营的状态,而此次发改委放开电煤价格,如果没有严厉的政策加以调控,煤炭价格必然再次上涨,给发电企业带来更大压力。
中电投一位负责人认为,从长远看,电煤价格市场化是必然趋势,但是要循序渐进地放开才有利于整个产业链条的发展。
他表示,煤价放开,起码在这一链条上的各个行业都要实现市场化,也就是说电价也要相应地放开,使电力企业的压力可以顺理成章地传递到下游行业。而眼下关键是下游产品生产和销售环节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在这样的市场状态下,对于发电企业而言,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下游销售电价封死,两头受挤。大幅成本的增加,为发电企业带来了安全上的威胁和经济运行上的不稳定。
但也有一些电力企业则显得比较悲观。
某发电集团的副总在会上说:“国家不管电煤价格了,还能干啥呢?目前我们的火电厂基本亏损,这次希望能探出一个上涨底线。我们担心煤炭价格涨得太快,电煤涨个10块、8块还能承受。‘多喝点酒、少涨点价’,这就是我来之前领导交待的任务”。
煤炭:涨价“度”非常重要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刘彩英说“电煤价格放开,给了煤炭企业更大的自主权,煤炭企业要抓住这次机遇。”但刘彩英强调,“这还不是完全放开,而是在政府的监控下放开,因此煤炭企业一定要确定一个合理的涨幅,这个度非常重要,否则一旦引起国家干预,就不太好了。”
刘彩英希望煤炭企业要保持冷静,“价格要向市场靠拢,但还不能一步到位,需要考虑电力企业的承受能力。”
在传达了煤炭协会的精神后,众多煤炭企业纷纷发表了自己对“电煤新政”的看法,以及和电力企业沟通的进展。
“黑龙江地区的电煤价格长期低于全国平均价格。去年重点电煤价格是215-218元/吨,而同期全国综合售价是263元/吨。这次我们希望和全国水平能靠得近一点,在与五大电力集团沟通后,争得了部分电力企业的同意。”负责龙煤集团业务的张局长首先介绍了自己的情况。
“改革就意味着利益调整。目前兖矿的煤价大概是280元/吨,新矿是300元/吨,都和市场煤价有80-100元的差距。一下子上涨多了不行,国家还要调控。步子究竟迈多大,是30块、50块,还需要和外省的同行们一块协商。”山东省的李局长说。
电力企业为涨价找好新借口
2006年全国煤炭订货会的时间和地点终于敲定。与此同时,发改委也正式取消2004年末出台的“未签订长期合同的电煤价格涨幅不得超过8%”临时干预性措施。取消电煤涨幅限制,对用煤大户发电企业无疑是负面消息,但是沪深两市的电力个股却多以上涨回应此消息。
对电力行业而言,相比市场早有预期的电煤价格限制放开,发改委提出的“建立电煤价格应急机制”以及通过煤炭铁路运力分配来鼓励煤电双方“签订长期合同、价格保持稳定”的措施其实要来得更实在一些,这些政策显示了发改委虽然不再以简单的“涨价上限”来调控市场,但在允许煤电双方自主确定交易价格的同时,也决不会放任“煤价出现大起大落”。这对火电企业,无疑是一颗定心丸。
对于火电企业,来年利润如何,不仅取决于煤炭价格,更取决于电力价格。2004年下半年煤电联动政策的出台,为电力企业通过调升电价消化煤价上涨的成本上升铺平了道路,虽然在政策中规定电力企业需消化30%的煤价上升,剩余部分才可通过电价上升来弥补。但事实上,2005年5月1日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提高2.52分/千瓦时,大大高于煤价上涨的幅度。
华东煤炭销售联合体秘书处的郑勇指出,以1吨煤发2000度电的标准计算,电煤价格每上涨20元/吨,每度电应该上涨1分钱;而实际上,电煤价每吨只上涨了14元,电价却涨了2.52分,上涨幅度达到8%,煤炭行业为电价过快增长“背了黑锅”。电力行业的毛利率由年初的20%回升至3季度的25%左右,除了经营效率提高外,电价涨幅高于煤价涨幅,也是功不可没。
煤炭涨价上限的取消,无疑为电力企业来年涨价打下基础,甚至是为超幅涨价找好了新借口。
截至发稿时,铁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已有重点电煤合同拿到各路局盖章了。 (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