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沉睡两千年遮不住的光彩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对外开馆
3月31日,春暖花开,万物蕤生。令世人关注的汉阳陵博物苑地下博物馆对外开馆了。记者进入地下博物馆,馆内的文物令人眼前一亮:真乃世界级文物精品。
汉阳陵是西汉第四位皇帝景帝刘启与皇后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是国务院批准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省汉文化旅游的核心区。整个陵园占地约20平方公里,由帝陵陵园、后陵陵园、南区从陵坑、北区从陵坑、礼制建筑、陪葬墓园、徒刑墓地以及阳陵邑等几部分组成,是一个宏大而丰富的文物宝库。记者站在这里,极目远眺,泾河蜿蜒于北,渭水奔腾于南,两河在陵东不远处交汇,形成挟双龙而东向的气势和“泾渭分明”的独特的景观。在苍凉厚重的黄土台地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突兀雄浑。
汉阳陵博物苑地下博物馆馆长吴晓丛告诉记者:帝陵外藏坑展示厅建筑面积7850平方米,投资1亿元。考古勘探证实,陵园内有大小不等的外藏坑190余个。从出土文物判断,围绕帝陵的81个外藏坑在众多外藏坑中地位和等级最高,象征着当时西汉王朝中央官署的“九卿”机构。出土了大量的包括文吏、武士、男女侍从、宦者等各种身份的陶俑,也证实了这一点。
走进地下博物馆,记者看到:汉阳陵帝陵外藏坑展示厅建筑采用大面积玻璃全封闭展厅。为增强观赏效果,一条悬空型玻璃通道南北延伸,横跨陶俑坑之上,观赏者踩着玻璃俯视脚下,可看到考古人员的发掘清理过程,这种复合中空电加热玻璃强度大、耐高温,透明度好,加热后可以防止结露,还可以起到封闭屏障作用。一块正方形的玻璃一个平方米,能承受400公斤的重量。游人在这里,置身玻璃通道,恍若穿梭古今。
站在玻璃从上往下看,各种文物尽收眼帘:藏坑内有披坚执锐、英姿勃勃的武士俑,或宽衣博带,秀姿绰约的侍女俑,或身遭斧钺,神情诡秘的宦官俑,或成群成组、栩栩如生的猪、马、牛、羊、狗、鸡等动物陶塑,“六畜皆备”,或品种繁多的生活器具和兵器,其象征意义显而易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里埋藏着一个巨大的文物宝库。那神秘莫测的地下王国正是两千多年前文景盛世的翻版和再现。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