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10日
企业新闻
02

创新是工会工作突破发展的原动力

——汉中市总工会创新工作纪实

(上接一版)

汉中市总注重营造工会工作氛围,在争取党政支持重视工会工作上创新。先从市上做起,市委党校在全省率先开设了党政领导干部工运理论课,促使党政领导干部重视和支持工会工作。市委常委会每年至少研究工会工作两次;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有关工会工作的文件10多个;连续7年坚持召开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解决了许多涉及职工和工会全局的难题。汉中市总的创新行动,从宏观上为县区工会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创造环境,带动和促进县区工会照此办理,使工会工作迎来了一个崭新局面。

汉中的中、省企事业单位有三四十家,地方工会与这些单位工会不相往来。汉中市总在加强驻汉中中、省企事业单位工会联系上创新,连续7年举办座谈活动,相互尊重支持,交流工会工作,改变了“两张壳”现象,密切了工会间联系与合作,携手为汉中和谐发展建设强市献计策。

汉中市总在工会干部培训教育方面创新,将工会干部的培训纳入市委培训干部计划,分期分批轮训工会干部,市委领导带头讲课。培训方法以集中为主,培训内容以系统和实用相结合,紧密联系实际。市总从主席到业务主管干部动手写讲稿,对基层工会干部“充电”,增强了干部的理论与实践能力。仅去年全市工会干部就撰写出有价值的调查报告、论文59篇,有31篇论文获奖。

汉中市总在劳动模范管理上创新,由市县工会建立起劳模评选机制,设立市劳动奖章,每年表彰一次15名,市级劳动模范每5年表彰一次。获得市劳动奖章和劳动模范的方可推荐参加省劳模的评选。先后有45名职工获得市劳动奖章,198名职工成为市级劳模。市总与当地报刊、电视电台合办专题专栏,大张旗鼓地宣传劳模事迹,弘扬劳模精神。

开展劳动竞赛活动是工会组织的传统项目,在新时期汉中市总与时俱进,在群众性的经济技术劳动竞赛上创新,将竞赛活动由传统的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由粗放的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激发职工的创造力。3年来先后开展了建筑、酒店宾馆和农电等行业的职工技能大赛,对竞赛中涌现出的技术能手,市劳动竞赛委员会授予市劳动奖章称号或推荐参加省劳模评选。

汉中市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在工会组建模式上创新。镇巴县是劳务输出大县,县总就探索在本地组建工会,积极吸纳外出务工人员入会的做法。2006年春节前夕,县委书记带领人大、政府及各乡镇负责人远赴北京,看望在当地打工的镇巴籍农民工,这一趟下来就发展会员1252人。南郑县大河坎村率先建立起村级工会,带动全市建立起大批村级工会。还有县区工会直接出面建会、依托劳动中介组织建会、制定优惠政策吸引职工入会、党工共建建会、不拘一格抓建会等建会途径和模式,最大限度地把职工吸纳到工会。现在全市工会会员增加到23万多人,基层工会组织数达到3391个。

创新:彰显出工会组织新活力

记者在汉中走访了一些县区、企业工会,所见所闻,耳目一新。因为创新,在其他许多难点问题上,如在乡镇、街道办事处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财政解决市劳模生活补助、市委协管工会干部等方面,都找到了有效的办法,工会工作有了突破发展。

创新,要有激励机制。从2003年开始,《汉中市工会工作创新奖评选办法》规定,凡全市范围内过去没有采取过的、凡对工会工作有促进作用的措施办法,都可列入申报创新奖范围。这个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县区工会开动脑筋迎难而进的积极性,出现了市县联动、互动创新工会工作的新气象。汉台区建立区域性职代会和“小三级”工会组织网络;洋县建立集体合同政府督办制度;城固县建立“三员”维权机制;洋县、勉县总工会和劳动部门联合,在工会设立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庭;勉县工会与司法局合作,在工会建立职工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站。还与勉县法院协商,涉及职工群体性、重大利益的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法院安排县总具有人民陪审员身份的工作人员组庭参与审理,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新方法、新举措层出不穷。3年多来,各县区工会共申报了142个工会工作创新项目,有26项被授予创新奖。通过推广和完善这些创新项目,拓展了工作空间,塑造起新时期工会的形象。

记者在汉中采访期间,听到职工评价工会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现在我们有啥子事都愿意去找工会了。”

本报记者 王仓盛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