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7年10月25日
综合新闻
02

能不能不说“打工”

·陈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的劳动用工制度已打破了计划经济下职工身份的区别,不论国企还是私企,每个员工都是同一起跑线上的主人,都享受着同等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障待遇。

但是,企业中的大多数员工却长期存在“打工”的思想观念,而且根深蒂固,认为“拿多少钱干多少事”,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以个人利益为第一的劳动关系,在他们的心里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必须与劳动成正比,而为企业利益考虑很少。遇有工作稍不顺心,待遇降低或者与管理者之间产生矛盾,就对企业没有更大的信任和更持久的期待,在“反正到哪里都是打工”思想的驱动下递交辞职申请报告。

员工辞职在企业是很平常的事情。我们常常埋怨企业“为什么不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或者创造愉快的工作环境,减少员工流失率”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审视一下那些辞职的员工们,他们是不是应该打破“打工”的观念,不把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把自己看成企业的主人,树立主人翁意识,像热爱自己生命那样去爱自己喜欢的工作,把一份普通的职业当做事业来经营,用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工作业绩去争取更多的权利和利益。只有企业发展壮大了,员工们才可以去分享发展所带来的财富。

一个人只有在学习、工作中不断积累智慧与经验,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是把自己定位在“打工”身份上,永远都不会找到适合自己的事业。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