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各路劳模来赶会 个个都是带头人
(上接一版)
给果树诊病的省劳模
“给果树诊病的李教授来了。”刚刚踏进合阳县路井镇,得到消息的村民就将李鹤荣团团围住,问东问西。李鹤荣是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主任,曾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级科技成果奖和“陕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
几年前他接受了慕名上门求助的合阳县的聘请,在雷张村推广苹果栽培新技术,从杨凌坐火车,倒汽车,然后还要步行十多里,每年果树管理的关键时期他要去七八次。一到村里,他就走进果园给农民进行技术示范,晚上还要集中给果农办培训班,就这样他整整坚持了6年。在他的精心指导下,雷张村的800多亩果园已经大量挂果,全村的苹果销售收入从原来的不足20万元猛增到280万元。
在此次农高会上,他又入选了由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农业先锋”,他的事迹被制作成展板向农民展出。同时在了展板上还留有他的电话,随时接受农民朋友的提问。
年轻劳模的“规划图”
今年只有37岁的高冲是今年的陕西省劳动模范,也算是农高会上一个年轻的农民劳模。2003年他担任靖边县高渠村党支书的时候,村里人均纯收入只有1000元,全村3000多亩农田没有一亩水浇地,农业基本靠天吃饭。上任伊始,他不仅健全了两委班子,还为村子做好了三年发展规划,并制定了整体和局部计划。
两年内他带领农民完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且修好了10公里的通村油路,建起了30栋新居,并实施了“四位一体”工程,树立了样板工程。在调整种植结构方面,他提出了“三三制模式”。在专家的指导下,他积极发动农户使用新的种植技术,仅一亩地就多收入了300多元。2004年他又购进了30多台饲料粉碎机,引进了374只优质小尾寒羊,目前的存栏数量已经达到了6000只。
这位年轻的村支书在今年的规划中是这样写的:“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把高渠村打造成和谐、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人均纯收入5000元的奋斗目标。”而目前他们村已经成了市级小康示范村,县级文明村、党建示范村和计划生育合格村。
本报记者 任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