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2月29日
北国周末
01

元宵灯会之后:高成本花灯何去何从?

“花鼓龙灯辞旧岁,欢天喜地闹元宵”。元宵节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全国各地都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赏灯活动。然而,深受群众喜爱的花灯,“寿命”却都不长,元宵一过往往被废弃,花灯好像成一次性消费,不免让人觉得很浪费。元宵过后花灯又该何去何从呢?

日前,杭州市下城区对“过期”的花灯处理并不是拆了,而是举办了一场“爱心花灯”慈善拍卖活动,将元宵期间展出的花灯进行拍卖,供社会各企事业单位,个人前来认购,所获款项全部捐给慈善总会。这似乎让节后花灯有了更好的归宿。

元宵花灯价值不菲

灯会年年办,元宵花灯愈做愈精巧,身价也不断被刷新。

据有关媒体报道,杭州吴山广场今年设计制作的一组“金鼠·福娃·奥运”花灯,一只绽放的荷花上,有金元宝,还有五福娃、卡通米老鼠和金鼠,身价在10万以上。

杭州市下城区文广新局局长吴建中说,“今年下城区在举办的元宵灯会,成本估计超过60万。其中最贵的一组花灯成本更是在30万左右。”

据杭州市文广局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杭州政府在元宵灯会上的投入近千万。

这些大投入的元宵灯会,不仅让年味更足,也为百姓带来很多精神上的享受。

元宵花灯“寿命”不长浪费严重

因为每年的灯展都有各自不同的主题,所以这些制作精良花费颇高的花灯经过3天的展览后,难以保存,没有重复利用的价值,只能被拆除,作为废品丢弃,浪费严重。

吴健中告诉记者:“元宵过后的花灯,80%基本废弃,能利用的只有其中的铁丝、灯泡、电线,只有20%还留到下一年继续使用,还是比较浪费的。”

一位杭州上城区的李大伯说:“既然费了这么多钱装,过后又要被拆除,灯展太奢侈了,还不如少办或着不办,把办灯展的钱花在支援贫困山区上。”

每年都办的元宵灯展,如何真正避免浪费,成了摆在街道、社区的新难题。

慈善拍卖让花灯有个好“归宿”?

日前,杭州市下城区元宵灯会组委会做了次尝试,在灯展结束后,将今年71盏中小型花灯进行慈善拍卖,所得款项全数捐赠给该区慈善总会。

对于这种形式很多群众还是觉得挺有意思,但积极性不高。相反企业却觉得比较有意思,纷纷前来献出爱心。

一位张女士认为:“买灯的都是企业,是大老板,一般人买不起的。”

认购活动负责人李发明说:“群众没有参与进来,是因为在观念上还无法接受,没有想到也可以以这样的形式奉献爱心给慈善事业。”

企业纷纷倾囊买灯用意何在?

一位参加举牌的企业代表告诉记者:“参加这个活动,纯粹是献个爱心。彩灯对于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利用价值。”

杭州一家公司的吴晓慧经理代表他们公司在拍卖认购活动中一共买了10盏灯。她告诉记者:“一开始,把灯买回去,是想装修刚建成的公司新址,现在和所在社区进行了沟通,决定把买来的灯无偿捐献给淳安山区,给那里因雪灾无法观赏花灯的山民带去一个迟到的元宵灯展。让花灯‘活得’更有意义。”

杭州天水街道文化站蒋站长告诉记者,奥运五福娃花灯被金海岸娱乐城以2万元的最高价拍走,将作为娱乐城的装饰物,至少可以利用到08年奥运会结束。

慈善拍卖的目的是好的,但它是不是就是花灯唯一的出路呢?

元宵灯会作为一种中国的民间习俗,体现了我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标签。它作为一种具有巨大影响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毫无疑问应该保留和发扬下去。

如何才能使得这样的文化活动在办得出色的同时也能够符合节约型社会的需要,让元宵灯会的意义不再局限在特定的2-3天,能更大发挥它的社会效益,怎样处理才能使得资源更好的利用,值得大家共同来思考。

(陈晓明 强音)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