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08年02月29日
北国周末
01

教材循环使用 好事缘何起争议

从2008年新学期开始,江苏、山东、山西等省都将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作为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节约社会资源的一个重要举措,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记者在江苏采访发现,循环教材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课程内容更新太快、教材残缺破损、卫生状况堪忧等,引起了部分学生和家长的不满。

为把好事办好,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日前出台意见,对教材循环使用中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摸索。

“教科书循环早就该实行了”如何使用成必修课

据统计,目前我国教科书的使用寿命只有半年,如果这个时间能延长到5年至10年,每本书按15元计算,那么30多亿册教科书循环使用1年就可节约450多亿元,循环使用5年可节约2250多亿元。

“这是件好事。”教材循环使用,得到老师和家长的支持。“孩子用过的书一大堆,扔掉很可惜,教科书循环使用早就该实行了。”陈女士的女儿读高一,前几天把初中和小学的书整理了一下,足有两大捆,不知道如何处理。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校长张遗民告诉记者,为了让教科书在循环使用过程中保持整洁、干净,学校对这些教科书进行包书皮处理,并召开家长会,寻求家长理解支持,共同帮助孩子养成爱惜教科书的良好习惯。

“手都不敢乱碰书很影响心情”实施细节不够完善

不过,教科书的循环使用毕竟还是个新生事物,在实施中也有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学校在开学初按“课前有书、人手一册”原则,将循环教科书发放给学生。学期结束时,学校将循环教科书全部收回、集中保存。学校集中管理、学生免费使用,不属于学生个人所有。

作为在南京率先试点教材循环的学校,南京拉萨路小学校长周荣华对此前循环教材实验的失败表示遗憾:“因为书本的卫生问题,再加上不少低年级学生拿到的教材已经写满答案,实验引起了很多家长的强烈反对。”

有些学生反映,老师对他们说,这些课本是免费提供的,是“国家的财产、学校的装备”,不能在上面做任何记号,或者画、涂、记录等,弄坏了还要赔偿。这也让他们感到紧张。

有的老师的建议是,把作业的部分拆出来,一分为二,这样上述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但卢老师质疑:“《科学》课的期末测试,学生没有书,怎么复习呢?”

“循环教材是新生事物”有一个探索和适应过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长对循环教材最担心的,还是卫生问题。“即使经过消毒,这些课本是否卫生,依然要打上一个大问号。”一位姓吴的家长这样说。

教材的设计也有待改进。“这些书损坏起来很快。”“既然要考虑循环使用,书的装订质量、纸张用材等就要改进。”彭老师的同事王老师说,“我看到日本的一些循环使用课本,封皮很厚实,很耐用。”

对此,江苏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陆志平认为,“教科书循环使用,有一个逐步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 (汪晓东)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