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02月28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编者按 尘世里的女子 曙光 陕北老汉 春天 芳草地 踏荷 玉兰树 和春天重逢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踏荷

□文/袁国燕

满园的荷都睡了。花瓣收敛了它的绽放,半闭半合地偎着叶;叶儿收拢了它的圆裙,半梦半醒、情意绵绵地依着花。朦胧的月色下,无边无际的荷塘影影绰绰,像休战的千军万马,以舒展的睡姿,酝酿新一天的梦。

这是一个花闭月羞的夜。

夜色中,有两个不忍睡去的女子,踏荷而来,欲把自己氤氲成荷塘里的一株荷、一首诗、一幅画。一个来自陕西,一个来自吉林;一个是我,一个是她;一个穿着鞋,一个光着脚。

吉林的说,我们那里很难赏到荷花,更难得一见荷塘夜色,咱俩去荷塘里看看吧。陕西的说,我常常看到荷花,但却难得一份赏荷的心境,今晚正好。

对于美,往往一拍即合。即使是两个刚刚相逢、相隔千里的女人。

吉林的说,荷园大,我鞋跟太高,不好走,干脆光着脚去吧。陕西的说,咋舒服咋去,不过要悠着走,别被路上的小刺划伤了。

通往荷园的路,光洁而平坦,像青涩女子的额头。穿过垂柳拂面的江南小桥,在飞檐下一排排大红灯笼热烈地注目中,光脚的女子表情步步舒展,脚下越走越快。穿着鞋的女子便放了心,两人携着浪漫的夜风,向荷而来。

满园的荷,早就等在这里了。湖里的依岸而植、顺河而绽,中间留出一缕漾着水草的湖面,尽可以划着乌篷船、追着蜻蜓,在浮萍中穿行。船在荷中行,人在画中游。岸上那些一池一池独居的,是荷花的兄弟姐妹。每个池子的旁边,都绚烂着品名,如选美比赛中美女戴在身上的号牌。只可惜,多情的月亮正在与云缠绵,顾不上揭开朦胧的面纱。看不清荷的品名,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无法自拔地兴奋成两个孩子,时而绕着荷塘奔跑,时而在花间徜徉。欣赏荷叶的姿态,分辨荷花的体香,生平第一次如此亲荷恋荷。

盈盈脉脉间,几百年前那个卓尔不群的李清照,衣袂飘飘地玉立在眼前。她的婉约也随之流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荷塘夜色,今古同醉。

不知是荷醉了人,还是人醉了荷。

禁不住去用手去掰半闭的花瓣,窥探如玉莲心,寻觅暗香浮动。许是我们的贪婪惊醒了花梦,许是我们的急躁强迫了花意,有花瓣凄美告别同伴,飘落手中。

一朵荷的花瓣,突然就少了一片。

心里一颤,赶紧收手。

幸好,只是少了一瓣。

吉林的女子小心翼翼地捡起那朵本不该凋零的花瓣,对着月影,怜爱地看着。风轻轻地撩起她的秀发,掀动她的裙角。此刻,我不知道这位光着脚来踏荷的女子在想些什么。良久,风送来了她的声音:其实荷花的单瓣并不好看,也不香;但只要很多花瓣相聚一起,与叶相依、与水相偎,就会美得惊心动魄。

在她的呢喃中,我禁不住蹲下身来,抚摸着看似平滑实则毛茸茸的荷叶。在生涩的指尖,我忽然明白了露珠游而不离、晶莹剔透的理由。童年的我,常常晃着荷叶上的露珠,看着它自由自在地滚动,却怎么也摔不下去,心里感觉神秘极了。小伙伴在暴阳下玩热了,经常偷偷摘下塘边最大的荷叶,举在头顶——厚实而宽阔的叶子,就是小孩子心目中最时髦的伞。那种神秘,那种被伞呵护的感觉,一直持续到现在。

“我喜欢荷叶,它不仅托起了一盏晶莹,而且能够撑开一把遮风挡雨的伞。”我把心语诉给荷,也诉给吉林的女子。

荷叶、荷花、荷塘。两个如莲的女子,在藕花深处相知,说着莲花般美丽的话题,心里溢满荷香。

叶,醉也亭亭;花,睡也袅袅。听着花与叶的窃窃私语,听着夜风一起一伏的轻鼾,在心清脾香的润泽中,我几乎忘记了,我来自38度的盛夏;身旁这个光着脚踏荷的女子,来自28度的盛夏。甚至忽略了,她的才华横溢、她的桂冠,我的寂寂无闻、我的庸常。当一切都忽略,唯有心灵一见钟情;当一切繁华都落下,唯有文字徐徐起立。

冥冥之中,一句相同的话,几乎从两个女子的唇边同时迸出:这么美好的夜晚,咱们对着荷许个心愿吧。

于是,两个女子,双脚并拢、双手合十,以荷的姿势,对着朦胧的月、朦胧的荷,勾勒出一幅亭亭、绰绰、寂寂的剪影。

一份荷花样的美丽,一个荷叶般的爱人,一池荷塘般清雅和高洁的生活。这,也许是所有女子的祈祷吧。

一样的荷塘,一样的虔诚,一样的坚守。在共赴南戴河这一场荷花盛会中,两颗心灵晶莹剔透,两个女子亭亭成荷。

从此,不忧也不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