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让所有公民用上社保“一卡通”
“十二五”末期持卡者将达8亿人
推广“一卡通”势在必行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和劳动力流动日益频繁,劳动者跨地区求职、跨地区转移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享受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和服务等需求愈发迫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民众拥有了一张蓝色底纹、印有国徽的卡片。依靠它,人们可以就医购药、查询社保账户信息。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卡”。我国的目标是让所有公民都拥有社保卡。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保卡的建设工作,在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惠及民生的政策中,都将“一卡通”作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其中,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推广参保人员就医“一卡通”,新农保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明确提出要发行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卡……可以说,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和应用已经成为落实这些惠民政策的重要内容。
建设“一卡通”成效喜人
为了实现社保卡“一卡多用”和“全国通用”的建设目标,人社部不断稳步推进社保卡的发放与运用工作。截至去年年底,人社部已批准全国155个地区发行社会保障卡,批准的发卡数量近两亿张,实际持卡人员突破1亿人。社会保障卡的发卡数量和持卡人群呈现快速增加的态势。
实现“一卡通”,关键要网络通。目前,全国地级以上人社部门均已建立了数据中心,按照金保工程建设标准和要求,建成集中、统一、规范的数据中心270多个。32个省级单位全部实现了与部中央数据中心的网络链接,绝大部分地市实现了与省级数据中心的联网,城域网已经链接到92.5%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就业服务机构,并且延伸到街道、社区、乡镇和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覆盖全国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架构已初具规模。据统计,目前全国社保卡受理终端已达到近15万个,呈现出倍增的态势。
发卡是为了用卡。在很多地方,社保卡成为支撑医保费用即时结算的重要手段,有效地解决了医保费用垫资和跑腿报销问题。一些地区在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业务中应用了社会保障卡,还有一些地区将社会保障卡应用到劳动就业领域,持卡可办理求职登记、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持卡申领失业保险金等。部分省份,如福建、云南等,还在推进省内医疗费用跨地区持卡实时结算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为实现全国“一卡通”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外,部分地区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将社会保障卡应用到民政、卫生、公积金等其他公共服务领域,扩大了社会保障卡的影响力。
实现“全国通”任重而道远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人社部也将社保“一卡通”列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
据介绍,按照人社部确定的发卡目标,今年年底前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将达到1.9亿人,“十二五”末期将达到8亿人,意味着届时大约60%的社保覆盖人群将拥有社保卡提供的高效便捷服务。
在总结金保工程一期的基础上,人社部正在开展金保工程二期立项工作,力争早日开始建设。金保工程二期将围绕社会保障“一卡通”的目标,统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信息化建设需求,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和强化统一的数据中心,构建覆盖全国、连通城乡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形成支持“一卡通”的技术保障环境。
在社会保障卡建设过程中,一些地区根据“急用为先”的原则,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从最急需用卡的医疗保险业务起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十二五”期间,人社部门将按照“一卡多用”的要求,逐步扩展社会保障卡的应用领域和功能,逐步探索实现社保卡的跨地区应用,为参保人员的社保关系跨地区转移、跨地区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提供支持。
为保证持卡群众放心用卡,人社部将社会保障卡的制作、运输、发放、使用等各环节,全部纳入规范化轨道。构建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安全制度以及网络信任体系,推进容灾系统和容灾中心建设,让社保卡成为“安全卡”和“放心卡”。
目前,社保卡正在从“本地通”过渡到“省内通”,最后,将实现“全国通”。
(采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