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事业编制岂能是“赠品”
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山东宁津招聘大学生的新举措引起诸多争议。根据宁津有关规定,如果大学生到当地企业就职,还会纳入宁津事业编制,每月领取企业、财政双份工资。五年后,如果不愿在企业就职,可安排进机关事业单位,这样的用人机制在当地被称为“双薪双管双用”机制。
在企业就职领一份工资,同时还可以保留事业单位的编制吃财政空饷,大学生在宁津真是名副其实的“香饽饽”。为什么会对大学生如此照顾?按照当地的说法,对新招聘来的大学生实行“双薪双管双用”机制有利于缓解当地发展困局。
“双薪双管双用”政策是否违规?按照国家和山东省有关规定,享受事业单位编制的职工,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都要实行公开招聘,而宁津这些吃事业单位空饷的大学生并没有经过公开招聘。有关人士解释说,“双薪双管双用”机制的对象是为重点企业引进的特需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而根据《山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施办法》中规定,“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专业人才……经招聘主管机关同意,可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但是从宁津引进的大学生的专业学科看,国际贸易、机械制造、企业管理等都具有普遍性,并不能定性为“特需专业人才”。
宁津的“双薪双管双用”机制给予新招聘来的大学生以“超国民待遇”,在这里,事业单位编制成了一种“赠品”。然而,当事业编制成为“赠品”附送给大学生的时,别忘了回头看看这样的机制“创新”中所损伤的公平和正义。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的确需要政府出手,但如何出手,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陈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