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1年10月24日

陕西工人报憩心亭 想你在天边 耀州老碗 赠高66级学友 长亭 外甥旧事 走过去是艳阳天 半坡的炊烟 月伴蛙声到夜半

当前版:第A4版:憩心亭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憩心亭
04

月伴蛙声到夜半

文/沈奕军

很多时候,一壶水、一大把茶叶、一台电脑、一堆书就组成了我夜晚的重要时光,夜晚对我来说多么的温暖,像恋人一样抚慰着我的心灵,或许是农村的孩子,穷惯了,总觉得自己是个异类,很难融入到城市的夜生活中,尤其对那种喧闹和纸醉金迷更是难以接受,只有躲进某个自认为安静的地方,走进书中,感受那些书中的悲欢离合,偶尔写写,让自己与作者的距离尽量的靠拢,才觉得惬意。

其实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染上文字病的,这是一种“顽疾”,惹上了就难以治疗,这更是一种“富贵病”,却偏偏穷人爱得,大凡码文字的基本都是穷人,这主要是针对喜欢文学作品的,这一类人被认为是精神病,挣不到钱还花费时间,但是仍有很多人一直在坚守,不敢说对社会有所担当,就是让心灵保持平静罢了,我就是其中一位。不过码文字自有码文字的乐趣,这种趣味是需要思考和领略才能抵达的精神空间,也正因为这样好多人不喜欢文学,太累了,懒得思考。不过,文字,则让我在夜晚找到了出口,让我将浮躁的社会环境搁置在身体之外,心血来潮,可能文如泉涌,平淡生活,亦能打发时光。

夏夜,是我码文字的雨季,旺季;蛙声,月光,静,使我的文字更贴近乡村,贴近生活的本质。夏夜迷人却又短暂,我有时候把它比作昙花,解释成一种动态美,一种宁静的美。从四月份开始,春夜就到了夏夜,夜晚就不在单调了,而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蛙声了,一说到蛙声,脑子立刻就蹦出了一首精妙绝伦的诗句“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多么美的夜晚啊,梅子黄,连阴雨,青草,池塘,蛙声四起,这样的夜晚相信也只有乡村才有,不光池塘,那秧田,河边,蛙声就像一首首乡村合奏,让夏夜这个宏大的乐章显得厚重,深远。

月光,夏夜和蛙声是我童年的影像。六、七岁时母亲推磨的情形总是浮现在眼前,白天母亲的时间被农忙占得满满的,只能在夜里挤出时间推磨,晚上九点多开始,推完可能就是十一点多了,这段时间开始我会坐在门槛,与母亲说说话,后来也就自顾自地睡了,等我醒来,给我印象最多的就是皎洁的月光,优美的蛙声和陈旧的推磨声,而母亲的背影在月光下显得更是迷人,我想母亲年轻时人一定非常漂亮。往往这时候,包谷都成了包谷面,等母亲把石磨里的包谷扫完,我们就开始回家,从推磨的地方离家有一段路,走在回家的路上,风凉飕飕地吹在身上,月光如银,蛙声遍野,母亲最会说,“这点包谷竟然推到半夜了”,我紧随其后,闻听着蛙声。

从上大学离开家乡后,很少有过那种蛙声传耳膜,夜半无人问的感觉,月光倒是在城里也能见到,蛙声则在我记忆中变成了空白,去年九月考到乡镇,在单位的院子有个池塘,这个池塘给了我很多诗意的冲击,尤其是蛙声和月光曾温暖过我无数个夜晚,观月思亲,蛙声想家,都成了我夜晚最隆重的部分。

有月的时候是幸福的,有蛙声的时候更是温暖,当月伴蛙声到夜半,我会想到很多,包括父母,乡亲,村庄,包括那些感动我的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