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企业要尽责 职工应上心
劳保用品发放期待人性化规范化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妈妈就会把工厂发的劳保线手套带回家,拆了给我们织线衣。她上班的时候也总是戴那一双旧手套,补了又补。”张勇是一家企业网站的主编,回想起这件孩童旧事,既伤感又温馨。
说起劳保用品,许多人都会像张勇一样,脑中立刻闪出线手套、肥皂、绝缘鞋等词汇,在他们眼中劳保用品是对特殊时代的一种记忆。但对更多生产一线的职工来说,劳保用品是保护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的必须装备。
但据记者调查,许多企业并未能按照职工的需求合理配备劳保用品或是严格执行使用规定,还有一些单位对劳保用品的定义也变了质,俨然成了职工福利的代名词。
劳保发放应人性化
“如果让我自己选的话我就不要线手套,宁可要一副墨镜,那个东西对我们来说更实用。”公交司机杜风说,他所在的公交公司一直按时发放劳保用品。“可永远是毛巾、肥皂、线手套这‘老三样’,一般毛巾归我爸,肥皂归老妈,唯独线手套没人要,全都在我的柜子里。”
西安市公交公司工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也证实了杜风的说法,据她回忆,在其参加工作的近十年当中,公司发放的劳保用品从未变过样。而线手套在司机当中的使用比例确实偏低,尤其是在夏天,基本没有司机使用。
“之前也有职工提出过劳保用品的内容可以改变下,给驾驶员发放驾墨镜或是防晒霜等,但最后因为费等各方面的原因没能如愿,可说实话线手套发放给后勤还有人使用,发给一线司机确实有些浪费。”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铁路工人老李身上。老李看守着位于韩城的黄河大桥,处于陕西与山西的交界处。由于当地煤矿开采业发达,所以自然环境相对较差。“主要是风大。大风卷着煤灰就刮过来了,有时候连眼睛都睁不开。”老李抱怨自己的沙眼、关节炎都是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造成的。而他所在的单位不但在劳保用品的发放上没有改进,反倒有所缩水。“以前都发护目镜,冬天还发皮大衣,穿起来那叫一个帅气,整个系统只有我们有。”
但随着管区内需要看守的老式桥梁越来越少,老李他们逐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不但皮大衣变成了棉大衣,连护目镜也没了踪影。
劳保用品不能“乱”发
虽然杜风和老李所发劳保不那么实用,但与许多从未领到过劳保用品的职工相比他们已算幸运。
焦婷是一名会计,在高新区一家私企工作。已工作两年的她从未领取到任何劳保用品。“虽然我的工作不危险,但天天在外面跑,发袋洗衣粉还是应该的吧。”
在西安市自强东路,一位经营劳保用品的店主直言,企业采购劳保用品,能否保障职工的工作安全全靠采购人员的良心。
“就拿最常见的口罩来说吧,这里头学问大了。”据他介绍,口罩作为呼吸之前的一道阀门,直接影响个体的呼吸质量,对产品的阻力、穿透率要求很高。很多有害工种按规定必须使用工业级安全口罩,但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购价格低廉的纱布口罩作为防尘口罩给职工使用。很多像矽肺一类的疾病,就是因为没有用对防护用品而造成的。
一方面是有些企业置职工生命安全于不顾,少发或发放不合格的劳保用品,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却在“乱”发放劳保用品。
“我们的劳保用品很丰富,登山包、电影卡、图书卡还有饭店储值卡,基本能满足我们的日常生活。”通过这些劳保用品,很难猜出张小姐是在西安高新区一家银行工作。
在记者调查中发现,有些企业将劳保用品与福利画上了等号。要么“以钱代物”,要么发放一些与保障职工生产安全不相关的物品,既浪费资源也有违国家规定。
职工应自觉使用劳保用品
从走访的情况来看,大型国有企业基本都能将职工需要的劳保发放到位,“我们对劳保用品的管理是制度化的。”在西安西郊一家大型国企劳资科工作人员手中,记者看到了一份《劳保用品发放标准及管理办法》。其中对劳保用品的采购发放及使用有着详细的规定,甚至对休假职工劳保用品的发放也有说明。
该工作人员表示,许多不按照规定使用劳保用品的职工,抱有一种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发生安全事故。还有人觉得使用劳保用品太麻烦。拿夏天来说,有的防护服比较笨重,为了干活方便或是怕热,很多职工只穿着短袖就上岗了。遇到这种情况,他们只能对其进行教育,还不能过激,否则会引起职工的抵触情绪。“但无数血的教训告诉我们,正确使用劳保用品是十分必要的。”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也很困扰,职工当面很遵守规定,可我们一走,防护服也脱了、眼镜也摘了,总不能24小时盯着他们吧。”该企业热处理车间的刘工长显得有些无奈。
据陕西省农民工维权总站的律师赵兵介绍,我国在2005以前,劳保相关产品的主管单位都是国家劳动部,2005年之后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行使监督之权,并且有着大量与之相关的管理办法与实施细则。“例如《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规则》都是近几年公布的。”
但他也指出,企业在购买和发放劳保用品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往往要参考工种及工艺流程。不过针对常见的工种和工艺流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中都有着比较成熟的规定,企业需要做的就是按章执行。如果职工有异议,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管部门投诉。
“根据我多年的维权经验来看,很多职工受伤都是因为没有合理使用劳保用品造成的。”在赵兵看来,争取劳保以及积极使用劳保都是职工保护自身权益的一种体现。
劳保用品是职工自我保护的必要途径,不同的劳保用品有不同的保护作用。企业有责任为劳动者提供合理、质量可靠的劳保用品,而职工在工作中也要自觉养成穿戴劳保用品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报记者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