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焦化厂里“养菌人”
一、二、三……扶梯而上,上到第二十六个台阶便有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
放眼望去,总容积一万四千立方米的污水处理系统甚是壮观。刺鼻的气味来自位于该系统中央的核心水池“生化处理水池”。只见水池里焦油漂浮,浊流翻涌,如此不堪的水环境,还会有东西存活吗?
“有,成千上万,而且是我们精心养护的。”27岁的陕焦化工公司污水处理车间主任张玄认真地说。
这是怎么回事,化工厂里搞养殖吗?让我们随着他消瘦的身影和执着的眼神走进他的生化世界。200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的张玄应聘进入陕焦,同他一块来公司同专业的同学有两三个,到如今坚守在公司污水处理岗位,乐此不疲的就只有他。
“慢点,脚下冰太滑了。水淋到身上了,衣服冻了……坚持”。天色将暮,陕焦化工的污水处理池边,年轻的张玄和几名员工在用喷淋水消除水沫。
池边已冻上了厚厚的一层冰碴,寒风中大家的声音微微颤抖。化工污水处理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预处理、生化处理和强化处理。生化处理环节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环节,在生化处理池内需要几个月精心的调节水质,稳定环境才能培养出分解有害物质所需的微生物群,使这个多达几十、上百种的微生物群,按照水处理的需要生长,才能有效分解改善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由于在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初期水池内会产生大量泡沫,有时泡沫厚度达几米,如遇寒风泡沫随风飘走,就会把水中的有害物质带到周边污染环境,为了杜绝这一现象,不论严寒酷暑张玄每天都要同员工们消除泡沫,从不间断。
2009年陕焦公司新建的95万吨焦化污水处理车间欲采用当前先进的新型环保技术,可一套新工序,从安装调试到正常使用,需要大量的技术支持才能完成。外请人才费用高,又一时很难找到合适人才。
焦化二厂厂长杨晓军紧锁双眉,当他看到在现场聚精会神看图纸的张玄时,不禁眼前一亮。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的考验,报请领导同意,95万吨焦化污水处理系统的安装、调试重担便压在了这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肩上,是信任更是一种期望。
接到任务,年轻的张玄既兴奋又紧张,起早贪黑查资料、看图纸、看现场,每天都是披星戴月的工作。经过领导的支持和同事们的通力协作,2010年10月到2011年11月,历时一年的新型污水处理系统安装、调试正常、系统全部开始运行,整个过程为公司节省外请技术人员费用近30万元。
荣誉的背后是付出,张玄家虽近在铜川,但自从负责污水处理系统全盘工作以来很少回家。谈及婚姻时,羞涩的笑容浮上他的脸面:“再说吧,现在污水处理系统虽然开起来了,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我还要反复的调试,只有将温度、PH值、池容负荷等掌握到最佳,才能养出更多更好的微生物菌群……
(闵立娟 侯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