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老年餐桌”暖人心
“这是5号楼张大爷的碗,饺子煮得软一些。”8月17日中午,在西安灞桥区纺一路的汽配社区里,党艳琴和姐妹们一边煮着饺子,一边将前来吃饭老人的碗摆放整齐,年龄大些的老人碗都摆在后面,以便他们吃到软糯的饺子。
这样繁忙热闹的景象已经出现了四年。2009年3月,为了解决社区老人们吃饭的问题,春意居家养老服务站正式成立了。春意家居养老服务站的站长徐惠静曾是敬老明星,她介绍道:“现在入托老人有253人,年龄最大93岁,大部分都是空巢老人。”孤独、寂寞,是提及空巢老人时,必会出现的词语,可当记者在餐厅见到用餐的老人时,他们的精气神可好着呢。明亮的餐厅里,整齐摆放着洁白的饭桌,墙上挂着的电视机正上演着秦腔,老人们坐在这里吃着饭,闲聊家常,有的干脆跟着电视哼唱起来。徐惠静说:“很多人问我照顾老人的秘诀,其实没有什么秘诀,是日积月累下来的那份感情,要真正和他们心贴心。”
在春意家居服务站的23名服务人员,全都为下岗、失业女工。被大家称为“党姐”的党艳琴,曾是一名纺织女工,下岗后便在这里开始再就业。“在这里感觉心很平和,每天和老人接触,自己也变得温暖了许多。”她告诉记者,她们23个人,按照4、5人分成小组,每天早上9点在自己服务的单元楼问候老人,帮他们料理家务,买药,党艳琴说,她们不但要让老人吃好,精神食粮也不能少,每天都有文艺小组在小广场跳操,或者唱歌。
在小广场的黑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每天的食谱,一天的中餐、晚餐最多不超过8元钱,老人们最喜欢这里的包子和饺子。托养的老人每月交50元至200元不等的餐费,每当花掉一笔餐费,徐惠静会在他们的小账本上认真记录,待老人子女回来时,再一一呈现给他们。春意家居养老服务站曾多次获得表彰,她们这支队伍也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关注的地方,在徐惠静看来,每次有人来慰问,都会给她们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她们更希望得到长效的便利,而不是一次性的。
“我们很希望能得到政府的扶持。”徐惠静说,这里每名服务员工资为1000元,没有其他福利待遇,而且工作量很大。8月13日,我省民政厅发布消息,2012年陕西省将列支3000万元,资助西安300个社区老年餐桌项目建设,以方便一些有需要的老年人就餐。当得知这一消息时,徐惠静便每日希望,她们的服务站能哪一天被得到青睐。
本报记者 王惠玲
相关新闻
陕西加大居家养老服务力度
新增12.6万张养老床位
到“十二五”末,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将覆盖我省所有城市街道、社区和80%以上的乡镇、50%以上的农村社区,服务内容将扩大到医疗救助、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护等。
目前,我省老年人口增速加快,高龄化趋势明显,80岁以上高龄老人已达66.5万人,并将以年均5%的速度递增,“十二五”末将达到约85万人。此外,空巢老人大幅增加,约占老年人口比例的56%,有些农村地区高达70%至80%。与此同时,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庞大,全省约有100万人。
在“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新增养老床位12.6万张,使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达到30张以上;把符合条件的贫困老年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小区配套建设规划,与开发或改造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同时交付使用。在老人就医方面,加强老年病医院、老年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有条件的三级综合医院设立老年病科,街道(乡、镇)设立老年卫生服务中心,社区设立老年卫生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