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2年09月05日
一线新闻
03

“30分钟课堂”激发学习热

“七月,我们‘班组30分钟课堂’的学习内容是操作及维护新到的E3000型变压器滤油机,提前为大修做好准备;近期还安排对励磁变综合改选安装课题进行讲解,总结好经验,温故知新,在以后的工作中少走弯路。”安康水电厂变电班班长李奇志告诉记者,培训计划越贴近工作实际,越能达到培训效果。

《导叶间隙调整》、《主轴密封装置安装》……都是水轮机班组近期开展的30分钟课堂的内容,水轮机班班员说:“自己人讲自己身边的设备、分享更实用的经验,针对性和专业性更强。”

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水电厂培训中心统一规划,30分钟解决一个专项问题,结合机组大修及设备的技术改造、检修工作标准化作业,班组内人人都可以上讲堂,班组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技术方案、工作总结、作业指导书都可以做成PPT的形式,配上照片和说明,作为宝贵的培训资料,把现有知识进行合理的管理,并根据工作进展适时改进,达到工学结合、共同进步的目的。

今年六月刚走上主检岗位的青工赵明,为班员带来的课题是《千分尺测量工具的运用与认识》。看似很简单的课题,千分尺量程范围的选择,与被测物体接触面的清洁,转动确保测量最大内径,怎样保持读数精准等很多细节都需要注意。赵明深有感触地说:“班组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要制做幻灯,用别人能听懂的方式讲明白工作中的问题,对我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和学习。”

“台下听百次,不如台上讲一次,这种活动方式很锻炼人。”仪表班的职工也有同感。通过开设“班组30分钟课堂”,使班组业务学习由过去技术员台上讲、大伙底下听,变成了现在既要听也要讲、“讲师”与“观众”互动交流的新模式。郑翔、王力是电焊班六月份刚入职的两名“90”后,他们的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和灿烂的阳光。“我们是新人,同事们积极帮助我们学习相关业务理论,熟悉现场环境,尽快适应工作,我们很感动。”郑翔没有接触过这个专业,王力以前虽然学的电焊专业,但现场的工作环境与学校大不相同,班组全力以赴培养新人,拟订“科目式”培训计划,布置好环境,准备好材料,从最基础的平焊入手,在班组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他们接受和适应专业知识很快。

以员工互讲模式在班组推广“30分钟课堂”活动,强化了班组内部互动培训,尤其是加强近几年新入职员工的技能培训。在导师带领下下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激发了大家学技术、练技能、当能手、做贡献内在动力。水电厂将培训工作与班组建设以及绩效考核挂钩,培训中心到各个班组督导,培训经费给予支持,给部分班组配置投影仪,开展课件制作评比活动,让班组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充分的共享和传播,使职工真正学有所思、思有所悟,增强团队学习的魅力,同时提升了班组的凝聚力和执行力。

本报记者 刘楠 通讯员 周红英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