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李学义的“末班情怀”
在寒冷的冬夜里,当乘客都想尽快回家的时候,却有一群人坚守在公交末班车的驾驶岗位上,将旅客驾驶员们一趟接一趟运送着晚归的乘客,让他们感受到回家的温暖。李学义就是其中的一员。
今年38岁的336路驾驶员李学义,已经从事公交驾驶工作14年了,自从来到336路之后,他就被选中开上了336路延点末班车。每天23:00钟从西华门始发站开车,将最后一批乘客送往未央湖。有一位常坐此车的乘客张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末班车已成为他们这些晚归乘客的“爱心车”和“安全车”。
李学义每天16时许开始上班,一直到次日凌晨1点下班。在他看来,末班车要求驾驶员必须拥有非常好的责任心和服务态度。由于末班车是最后一趟车,很多乘客错过这趟就再也没有其它的选择了,所以准点出车就是末班车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车队往往会选择经验丰富、富有责任心的老驾驶员担任。他就是在这期间主动承担起了驾驶末班车的任务,这一干就是三年。
同样是开车,但日夜行车大有不同,李学义告诉记者,首先车辆保养很重要,因为在夜间拉着一车的乘客,如果车坏了,维修往往没有白天那么迅速,因此日常的车辆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夜,李学义认为越是车少越容易出事。在夜间,人往往心态容易放松,如果再一急着下班的话,就更加容易放松警惕,针对这种情况,李学义通常会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跑慢点、跑稳点”,时间长了自己的心态就好了。
有一个老人,每天晚上都坐李学义的车,他发现每次车到杜家堡站点快停下时,就听到这位老人在后面说:“再往前、再往前”,他这才注意到,原来这个老人住在两站之间的地方,距离两个站点都比较远。老人说,自己年纪大了,走不了远路,因此希望公交车能够停在离自己家门口较近的地段。可那里又是个拐弯,很危险,于是李学义就给老人耐心做解释工作并请示车队的领导,最后找了个折中的办法,才解决了老人出行难的问题。
因为336路是延点车,每天都有一些固定的乘客。让李学义感动的是,有一位常坐他车的老乘客,每日在车上见面后不仅亲热地同他打招呼,而且还在上人较多的时候,义务地帮着乘务员疏导乘客:“请往里走,请往里走”,还有两个在雅荷花园打工的大学生,也是在每天晚上的9:40分准时赶到336路站点乘车回家。每次当他俩上了车以后,不是义务地帮忙疏导乘客,就是帮着售票员递钱。
每天晚上送完最后一批乘客,早已过了零点,李学义还必须把车开回到公司的停车场部,加气、检修,然后自己再骑着自行车回家,等回到家时常常是凌晨1点多钟了。 本报记者 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