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郑工会“三结合”拓宽困难职工帮扶覆盖面
本报讯 两年前,南郑县冷水供销社下岗职工胡晓萍,在创办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时缺资金,县总工会和供销系统工会帮她落实小额贷款16万元,使她的生猪养殖合作社得到快速发展,每年出栏1200多头,还为下岗职工提供了就业岗位12个。这是该县总工会拓宽困难职工帮扶覆盖面的一个缩影。
南郑是个农业大县,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困难职工较多。近年来,县总工会紧紧围绕改善民生、促进和谐这一主线,以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为平台,狠抓机制建设,着力整合资源,做好“三个结合”,不断拓展困难职工帮扶覆盖面。
——“集中”与“应急”帮扶相结合。援助中心除每年春节期间开展“集中”送温暖帮扶外,根据职工的致困原因、困难程度,有针对性启动帮扶应急机制。去年的一个晚上,县委史志办公室职工徐代军家发生意外火灾,家里的一切全部被毁,其妻无业,孩子年幼,一家人的生活顿时陷入困境。正当徐代军一筹莫展之时,县委机关工会给他送去了救助资金1万元,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仅去年,县供销社、农技中心、林业中心等单位的8名职工患重大疾病,致使生活陷于绝境,援助中心在积极为其办理互助保险的同时,积极组织社会捐款进行资助,4年来帮扶中心为患病职工发放的帮扶资金就有8万多元。
——“供血”与“造血”帮扶相结合。在帮扶工作中,该县总工会更加突出为职工办实事的责任意识,把“授鱼”变为“授渔”,帮助他们学知识、学技能,重点解决职工劳动技能,多方寻找就业信息,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帮助困难职工解决难题,为困难职工谋划求生之路。他们依托县人社局、职教中心、企业职工学校及再就业培训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200多期,培训下岗职工、农民工2.3万人次,举办“企业招聘会”、“送公益岗活动”、“春风送岗促和谐”等各类再就业供需见面会16场次,推荐再就业1361人次。碑坝镇大竹村农民工侯云龙致残后,县总工会不仅筹资帮他盖起了三间新房,还为他办起了小商店,使他今后的生活有了着落。
——“救助”与“维权”相结合。县总工会成立了职工(农民工)法律援助中心,还建立了22个镇职工(农民工)维权工作站和11个维权小分队,启动了建筑、建材和矿业行业职工(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主动参与依法调处了天瑞矿业公司拖欠外籍农民工工资维权案、中梁建材公司政策裁员职工权益保障案等23起维权案件,为213名职工(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89万元;组织全县工会干部深入企事业单位,排查化解各类矛盾,消除不稳定因素,促进了全县职工队伍稳定。去年6月,民营企业协税镇阳春水泥厂转产,被辞退的70名职工无任何补偿,职工多次与公司老板协商未果,便集体到镇上上访。县总工会得知信息后,指派县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律师,深入企业开展调查,广泛征求职工的要求和建议,与企业方负责人进行了12次协商,使这些职工获得了经济补偿。
(冯贵华)
铜川市总工会 今年“双节”送温暖活动中,铜川市工会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落实中央转变作风要求,切实克服以往送温暖深入不下去、入户不到位的问题,机关领导、全体干部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深入各自包扶联系的区县、企业、社区基层单位走访慰问困难职工、交友帮扶对象,把党和政府、工会组织的关怀和温暖及时传递给每一位困难职工家庭。走访慰问中,坚持做到轻车简从、切忌形式,尽可能减少接送车辆、陪同随员,避免在基层单位用餐,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为保证送温暖救助资金公平、公开、公正发放,市总工会严格四项要求:一是各级工会坚持“依档帮扶”、先建档后救助;二是各单位送温暖方案和救助名单全部进行张榜公示;三是市总工会各部室按照包联基层分工入户慰问,参加救助人数集中单位的发放活动,现场监督;四是严格实名制发放手续,按照每个单位至少5—10户的数量抽查资金领取情况,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救助资金全部用于困难职工送温暖慰问。
据初步统计,2013年“双节”期间,市、县两级总工会共筹集资金258万元,救助慰问6955人。
(多国强 张马珂)
白水县总工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白水县总工会加大困难职工的帮扶面,帮扶工作实现新突破,全面深化“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把服务职工、帮扶职工落到实处。今年的帮扶工作规模大、资金发放多、覆盖面广。
2012—2013年春节送温暖活动中,对已经进入全国工会帮扶管理系统上的困难劳模、大病困难职工、低保边缘户、单亲职工家庭、生活困难的职工和农民工进行救助。共慰问困难职工641户,发放慰问金25万元。其中困难职工大病救助10人,发放救助资金2万元;“金秋助学”共资助53名困难职工子女入学,发放资金5.3万元;困难职工生活救助578人(农民工192人),发放资金17.7万元。
走访企业10家,走访困难职工78户,帮助困难职工23人摆脱贫困。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帮助16名农民工追讨欠薪80万元,帮助农民工返乡87人(次),接待困难职工来信来访176人(次)。相继成立维护职工权益“三站一庭”、爱心救助会,实现了困难职工帮扶领域的新突破,为职工维权构建“绿色通道”。
(尹海侠)
安康东站工会新春佳节前,安康东站工会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以“服务职工群众、共建美丽西铁”为主题的送温暖慰问活动。及时把各级组织和领导的关爱送到每一名职工心中。
这个站领导班子成员按照困难职工联系包保分工,亲自上门进家或到医院看望了各自所包保联系的一名困难职工,送去慰问金及米、面、油等慰问品,并慰问了一名职工遗属,每到一家,嘘寒问暖,让困难职工在寒冬里感受到了来自组织和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对符合条件的64名一般困难职工视家庭困难程度和患病治疗情况分别给予了300元、500元、1000元共计32000元的救济金,车站成立4个慰问小组,分别由站长、书记、工会主席、纪委书记代队,利用一周的时间,亲自到汉中、西安、安康等地及各车间,将救济金送到困难职工手中,确保困难职工渡过难关,欢乐过节。
(陈忠信)
灞桥区供销联社 1月25至2月1日西安市灞桥区供销联社在区委、区政府、区总工会的共同关心支持下筹资5万余元,为每户困难家庭发放新春慰问信,根据困难类别不同对全系统的困难党员职工进行了实地走访和慰问。
今年对“交友帮扶”的困难职工24名,每人现金300元和价值200元的实物(米、面、油);享受“集体帮扶”的困难职工47名,每人现金200元和价值200元的实物(米、面、油);另有50名的困难职工享受价值200元的实物(米、面、油);26名困难党员,每人现金300至500元。
本报记者 杨琳
商南县总工会深入帮扶湘河镇两岔河村,为该村“修便民桥、送助学、送知识、送温暖。”图为工会为两岔河村贫困老党员送去300元慰问金。
李治军 黄开水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