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却的背影—环卫工
除夕凌晨3:30,西安市莲湖区北院门保洁公司的大门被推开。眼看就要过年了,卢交都仍跟往常一样,推着自己的“老友”三轮车向外走去,莲湖区回坊街的路上只能看到他一个人的身影,橘红色的环卫服在黑夜中显得十分亮眼,冷风吹过,卢交都伸手紧了紧自己的衣服领子,开始了这一天的工作。
今年58岁的卢交都是渭南人,在北院门保洁公司是名副其实的老大哥,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出来打工。做环卫工作已有4年时间,一辆三轮车、一把长扫帚、一把小笤帚、一把铁锹、一个簸箕就是他的所有“行头”。
卢交都负责的路段在回坊街上,这里是美食的天堂,却也是环卫工们的“地狱”,这里常年游客多,垃圾也多。看着脚下布满油腻的垃圾,卢交都拿起大扫帚,每3秒挥动扫帚两次,每次离地30厘米,10分钟过后,扫出了五六堆尘土垃圾,再用小笤帚和背篓一堆堆地收,这一系列的动作看起来特别轻松,却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辛,遇到口香糖之类难以用扫帚清扫的垃圾,卢交都就一个人默默的蹲在那,用铁片一点点刮下来,有时候会直接用手抠垃圾,“垃圾都被冻住了,用小笤帚是扫不起来的,不用手使劲抠它不动,干这活非得用手一点点弄干净。”卢交都随即低下头继续忙起了手上的活。
三个小时过去了,天开始蒙蒙亮,卢交都把路两边、树坑花池、马路中间都清扫干净了,就剩下最后一道工序——将装满垃圾的保洁车推向垃圾中转站。此时的卢交都全身湿透,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滴进了他的眼睛,“每天4点到7点的这段时间特别关键,趁着沿街商家没还营业,孩子大人还没上班上学,必须分秒必争地把街道打扫干净。”
早上7:00,卢交都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他在路边找了个台阶坐下,喝了点水,吃了点出门时带上的馒头。7:30一到,他又在负责的区域来回巡查起来。
“这会回坊里的店面都开始营业了,垃圾很快就会堆起来,这里的店老板都不希望让我们去清扫垃圾,说是会把他们的财运都扫走了。”卢交都无奈叹了口气,每到这个时候,是一天中工作最难开展的时候,随时停靠的垃圾车也会引起这些商家的不满,摩擦常有发生,卢交都也只能低头不语继续手上的工作,这样的“委屈”几乎在北院门保洁公司的每一位保洁人员身上都有发生,“大皮院路段上的保洁员两个月就换了11个。”尽管工作的难度很大,卢交都却从没有怨言。“这是工作嘛,扫干净是我们的职责,再大的委屈也要忍受。”卢交都爽朗地说道。
本报记者 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