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3月22日

陕西工人报延长石油专刊-文艺·视野 春天里 关于鸡蛋的轶事 流年如水 忆徐老师 春天寄语 托起后羿射落的太阳(组诗)

当前版:第A8版:延长石油专刊-文艺·视野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延长石油专刊-文艺·视野
08

忆徐老师

·冯燮·

徐老师是湖北人,她是随丈夫一道支援“三线”来到陕西的。丈夫在我们公社工作,她在我们小学当“孩子王”,她的女儿叫“毛子”,与我同岁。初到大西北,她很激动,也很冲动,广阔的黄土地,经常刮风,刮起的风携着黄土,飞扬在空中,染黄了远远近近的村子,染黄了茂密的树林,染黄了草,染黄了水,也染黄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黄土地人。她对着蓝天喊过,对着大地喊过“我要在这里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那时,我们这里还没有电灯,家家都点小油灯,一到晚上,那微弱的灯光显得很娇嫩,在漆黑的夜里好像随时都会被吞没似的,颤颤悠悠,摇摇晃晃。徐老师住在学校里,做饭、睡觉、办公同在一室。房子很小也很简陋,在拥挤的房子里,她一家三口要将就着住。为了这,她发过牢骚,也暗暗哭过,她想过回老家,也想过找领导给换一换,然而想归想,她把苦水往肚子里咽。她想,丈夫是公社干部,自己是为人师表的老师,到大西北来,是响应党的号召,自己嫌苦不想干,那这里千千万万的人祖祖辈辈是怎样熬过来的?一想到这些,她就浑身来了精神,那渐渐冰凉的血液又在血管里沸腾了。

慢慢地她就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她常在工作之余到附近的农家聊天,一回生二回熟,渐渐地大家就亲如一家了。我们村距学校最近,谁家做了好吃的,总要给她送一点过去。她对村里的孩子也像对待毛子一样关怀备至,我们常找毛子玩,尽管我们都很穷,一个个脏兮兮的,穿得破破烂烂的,与毛子相比当然差得远了,然而徐老师从没有嫌弃我们。有时她让毛子唤来一大群小朋友到她家玩,她给我们讲故事,教我们唱革命歌曲,把一个小小的“陋室”弄得丰富多彩,充满了欢乐。

正值徐老师沉浸在欢乐之中的时候,厄运降临了,她的丈夫因心脏病突发离开了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她几乎要发疯,她哭着闹着要跟丈夫一块走,村里的人劝她,学校的老师安慰她。她含着泪对着丈夫的遗像哽咽着说:“我跟你一块到大西北来,你早早回去了,留下我们娘儿俩,你真狠心啊!”说着她就失声痛哭了,周围的人也跟着抹眼泪。

学校领导为使她的心情平静些,让她休息,把课临时交给别的老师,她硬是不肯,她说:“其实人都是要死的,只是他走得太早了。逝者已去,活着的人还要生活,不工作我还有什么希望呢?”

她离不开孩子们,给我们上课是对她最大的安慰。自丈夫去世后,徐老师常在黄昏时分,带着毛子到附近的山上,凝视着远方掉眼泪,一次次的伤痛之后,徐老师更加坚定了她的工作信念。经常夜里备课到深夜,第二天还要拖着疲惫的身子讲课,她眼里布满血丝,面容憔悴了,几次病倒在课堂上,全校师生无不为之感动。

就这样,徐老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又迎来了一届又一届的新生。寒来暑往,斗转星移,在这贫脊的黄土地上,徐老师播下的种子一个个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她要离开黄土地,回到湖北去,在她走的那天,送行的人们及学生很多,那时她哭了,那样的恋恋不舍。

徐老师在我们这里整整呆了13年,对于一个从教几十年的教师来说,可能算不了什么,然而对于徐老师来说,这13年包含着的人生意义太不同了。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