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电视机
刘学信
我第一次看到电视机是在1972年的冬天,当时出差到东北路过北京。在王府井百货公司橱窗上看到一个14寸黑白电视机(样品)。形似大台式收音机,前面有个长方形荧光屏,后面有个三角斗,只看不卖(未开机,没图形),心想啥时要是自己能卖一台该多好啊!
第二次看到电视机是在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单位组织职工,乗大卡车到君台岭山顶上电视接收站去看电视,记得放的是新闻记录片,看了三五分钟就换第二批人看。既高兴又遗憾,高兴的是以后有了电视就不用上街看电影了,遗憾的是看得时间太短了,羡慕接收站的工作人员可以天天看电视。
1979年,我有幸买了一台12寸的黑白电视机。虽然花了360元,差不多等于半年工资,但全家还是为添就这一珍贵物品而高兴。尤其是四个孩子乐得手足舞蹈。跑着、蹦着找一块玩的小朋友相告,邻居们也争相来观看,祝贺我家添了一件“宝贝”。看到刚进家的电视,我和老伴无心吃饭,上房将天线架在屋顶上。开机前,把电视机外壳擦得干干净净。当电视播出新闻镜头时,满屋观众热情鼓掌。特别是播放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时,孩子们更是兴高彩烈。
有了这黑白电视机,每晚的新闻必看,天下大事早知道。大城市演的文艺节目在家里也能看到,小小荧屏上天天看“电影”,其乐无穷。每天晚上老伴提前将小板凳摆放好,等孩子们来看。那时只有两个台;中央台和本省台,大人要看电视剧,小孩要看“米老鼠”,争论不休。有重要新闻或好看的电视剧时,就将电视机搬到院子里,高凳子、低板凳排成行,让邻居、小孩们看。那时啥节目都看,连广告都不放过,直到12点电视台出现“再见”字幕时才关机。
到了1983年,我家搬到王家河沟里的新楼房,买了一台18寸的彩色电视机。由于信号不好,雪花点很多,图像不清,整天让孩子上楼转动天线。到了年三十晚上,全家人围在电视机旁,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电视。歌曲、舞蹈、小品、戏曲、相声、魔术,样样都有。特别是张明敏唱的“我的中国心”,更是令人感动。晚会到了高潮时,我们全家人欢声笑语,前仰后合,也到了高潮。
1997年我家又买了一台29寸的大彩电,线路由闭路电视改为有线电视,电视图像也更加清晰了。后来我家又买了一台功能更好的电视,加上用的是有线电视信号,效果就更好了。我计划随后买一台50寸的壁挂式大屏幕彩电,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