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党政好帮手 做职工贴心人
谢桂云
10年前,带着组织的重托和职工的期盼,带着把韩城工会建成真正的“职工之家”的决心,带着做职工信赖的“娘家人”的梦想,我从乡长走到工会主席这个岗位。工作性质变了,工作面宽了,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可当时工会的现状却让我犯起难来,工会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租房办公长达9年,办公设施陈旧,主席的文件柜竟是用砖头支起来的,工会工作缺乏生机与活力,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缺少认可和信任。多年基层工作的经验告诉我,要想改变这种现状,怨天尤人没有出路,等、靠、要不是办法,只有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服务职工,工作才能打开局面,工会才能有为有位。
记得上任后第三天,我去找市长,想让尽快解决工会的办公场所。刚进市长办公室就看见三位老人情绪激动地向市长反映着什么。原来他们是药厂职工,因工厂停产后管理不善,造成档案丢失,如今他们已超过了退休年龄,却迟迟办理不了退休手续,几年下来他们没有少跑腿,无奈之下他们找到了市长。
听完他们的话,我赶紧说:“大叔,这种事还要找市长?我来帮你们。”我留下了他们的联系电话。那些天,我亲自带着三位老职工到档案局查原始档案,寻原药厂领导出据证明,找人劳局补办有关手续,跑养老中心补交养老保险,真是“跑断腿、磨破嘴”,从中也体会到了上访职工的艰辛,最终使三位老职工的退休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县级工会组织主要直接面向基层、面向一线职工,直接面对众多涉及职工利益的具体问题,要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千方百计为他们办实事、解难事,就一定能赢得职工的信任。
2007年腊月十八,有100多位农民工站在风雪中,打着“还我血汗钱”的横幅,围堵了一家企业的大门。我闻讯赶到现场,看到那些顶着风雪冻得发抖的农民工,我非常痛心,便走上前询问情况。
在我的再三追问下,一个年龄大的民工告诉我,他们是来自四川等地的农民工,三年前在这个企业搞建筑,69万元工钱至今没有拿到,三年来他们多次上访,光大伙凑的路费就花了好几万。眼下,快要过年了,在讨要无望的情况下,他们才采取了这种方式,以引起社会关注,讨回自己的血汗钱。望着那些无助的农民工,我除了愧疚,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事我管定了。于是,我大声对农民工说:“我叫谢桂云,是韩城市总工会主席,你们的事,我想办法一周内给你们解决”。
当天下午我和工会的同志就到企业了解情况,并连夜制定了追讨方案。第二天,我早早来到办公室,约见农民工代表,他们拿出材料和欠条复印件放心地交给了我。随后我和工会同志四处奔波,多方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方协商的那两天,由于压力太大,我着急上火,满嘴起泡。两家企业算账时,互不相让。为了这事,我恳请市长亲自给企业负责人打电话支持我的工作。账很快算清了,我仍然担心农民工到底能不能按时拿到工钱,我坚决要求企业、承建单位分别把应该承担的62万元和7万元一并打入工会账户,由工会代发给农民工。第五天,腊月二十三,正好是中国人传统的小年,可工会比过大年还要热闹,拿到工钱的100多位农民工,个个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喜悦之情,他们在风雪中放着鞭炮,送来一面“民工之家 一心为民”的锦旗。
2011年4月,我接到韩城古建公司告河南临颍县政府,拖欠韩城280多名农民工90万元工资,长达17年之久的信访后,快速介入,迅速了解事情经过。公司经理贾艺华多次向河南省政府反映,去北京上访,温总理办公室作了专门批示,但该县就是不给。17年来,春节是贾艺华最难熬的日子,讨薪人骂声一片。为此事,儿女和他成了仇人,老婆气得百病缠身。为了省钱,他骑摩托车17年间往返临颍县50多次,累计行程6万公里,骑坏了4辆摩托车,断断续续只要回10多万元。当年干活的青壮年民工已成白发人,有2名民工还没拿到辛苦钱就先后去世,贾艺华已78岁高龄,而且身患绝症。
2011年8月29日,我亲自带队远赴河南讨薪。临颍政府把我们推来推去,故意拖延时间,从网上查我的个人信息。我坚持“有理、有节、依法、依规”的原则,经过3天多轮次谈判协商,临颍县政府与我们达成还款协议,所欠余额82万元分两次付清,当天我们就拿到了40万元。去年12月,我再赴临颍将剩余的42万元全部拿回。拿到钱的农民工泪流满面,那是企盼的泪水、那是喜悦的泪水、那是感激的泪水,更是释怀的泪水。经历了煎熬与彷徨,280多名农民工终于盼到自己等待了17年的“血汗钱”。
我们要到的不仅仅是工钱,更重要的是树立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10年来,我们为农民工讨要工资1800余万元,为职工办好事730多件,为伤亡职工争取赔偿8600多万元。
长期基层工作的历练,使我对普通职工生活的艰辛有较深了解,工作中我真心实意对待每一个职工,倾注感情处理好每一件涉及职工利益的事情,努力把党的阳光和温暖送到每一个职工的心坎上。
陕南民工卢明继在一次事故中,身体烧伤面积达95%,生命垂危,绝望的情绪笼罩在全家人的心头,家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我打了电话。我迅速赶到医院。因为韩城条件有限,我当即决定,联系车辆亲自护送病人到省城医院,又为他办理了入院手续。
一切安排妥当,当我准备离开时,卢明继的妻子哭着拉住我的手说:“谢主席,你可不能走,你走了我该怎么办!”
“你放心,我不会丢下你们的”。回到韩城,我心里时刻牵挂着这位农民工,每天都要给大夫打电话了解病情。当医生告诉我可以探视的时候,我马上赶到医院,考虑到他们要在医院过年,我买了电饭锅、鸡蛋、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并派车把两个孩子接到医院和他们一起过年。
为了让他尽快恢复健康,我连续6次去医院探望。当卢明继的病情稳定后,我又带着企业负责人和劳动仲裁办的同志,在病房依法为他办理了医疗工伤赔偿30多万元。
时隔多年了,我和告别死神的卢明继像亲姐弟一样相互关心着、鼓励着。
多年的工会工作,我深深地体会到,工会为职工服务,天经地义;为企业服务,义不容辞。企业发展了,职工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的维护。
有一次,我出去办事,途经一个村子,一大堆土拦住了去路。下车一了解,原来附近有个村子巧立名目,向一个新办煤矿要钱,两家未达成协议,村干部就叫来铲车封堵了企业的必经之路。
我立即向市长反映,给主管部门领导打电话。当天下午市政府就召开专题会议,很快问题得到了解决。事后,矿长主动给我打电话说:“谢主席,我没找你,你都给我把事办了。以后工会的事,我全力支持。”
2006年,我们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急需找一个方便职工的街面房,这个矿长知道后,主动把自己80多平米,一年租金几万元的街面房无偿借给工会使用。有了企业的支持,加上我们的努力,目前韩城帮扶中心的各项工作,已跨入陕西省乃至全国先进行列。
韩城矿山云集,不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善后处理不仅为职工和各方面关注,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需要工会自觉担当起这份责任。
2010年,韩城发生了“7·17”重大矿难事故,死亡28人,市委市政府把善后处理的重任交给我。我知道这是个苦差事,工作难度非常大。可一头是党政之托,一头是遇难职工家庭的切身利益,需要工会竭尽全力做好这个桥梁纽带。
身为女同志,最能理解妻子失去丈夫、母亲失去儿子的痛苦。那几天我和矿难家属同吃同住,和他们拉家常,给他们讲政策,小到帮亲属看孩子、洗尿布、喂水喂饭,大到帮他们去银行打款立账户。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他们。我用行动赢得了家属的信任,用真诚的关爱抚慰着他们心灵的创伤。
辨认遗体那天,有三具遗体高度腐烂,辨认起来非常困难,两家认领了同一具遗体,互不相让。为了让生者放心,死者安息,我从亲属那里问清遇难者的身体特征,再一次忍着难闻的气味,蹲下细心辨认,当遇难矿工露出特征时,我对一个家属说:“这个是你的弟弟。”遇难者哥哥远远望了一眼,点了点头,含着眼泪离开了现场。
10多天时间内,我们帮助遇难家属办完各种赔偿手续,并把每一户家属都送上返程的车,我才放下心来。遇难者的家属临走时,有的要请我吃饭,有的抱着我叫姐姐,有的送来了锦旗,有的还跪下来感谢。这一请、一抱、一送、一跪不仅饱含了家属对我的感谢之意,更是老百姓对党、政府和工会工作的认可和感恩。沉痛的教训和那生离死别的场面,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10年来,韩城工会充分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协助市委、市政府,在做好安全工作的同时,处理棘手案件270多件,为韩城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0年工会主席的人生经历,有收获的甘甜,也有付出的辛酸。韩城市总工会工作,连续8年被市委、市政府目标考评为优秀、连续10年获渭南市总工会工作目标考评一等奖,荣获陕西省模范县区工会,全国职工之家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我自己也连续3年获全国优秀工作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作者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韩城市总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