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7月02日

陕西工人报专题 劳动创造未来 奋斗成就梦想 做党政好帮手 做职工贴心人 让雷锋精神永驻 青春无悔 岗位圆梦 我的梦 兵工梦 金牌班组 梦筑九天

当前版:第A2版:专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题
02

我的梦 兵工梦

贺国栋

我出生在二〇二所一个普通的兵工家庭,在吴运铎精神的熏陶和父亲的言传身教下,从小对国防事业有着特殊的感情。高中毕业后,我毅然应征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军营,我勤学苦练、钻研琢磨,实现了“当一名神枪手”梦想。退伍后,我有幸被分配到二〇二所工作,父亲语重心长地叮嘱我:“儿子,好好干,给咱争口气!”虽然当时还不能完全明白父亲的意思,但我还是从他的眼神中看出了期待。“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当一名合格的维修电工”。于是,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认真地履行职责,时刻以“工作无差错、岗位乐奉献”为座右铭,不断提醒自己,踏实工作、努力进取,出色地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仅仅成为一名合格的维修电工还远远不够,在熟练掌握岗位操作规程后,我又迸发了“当一名高级技术工人”的设想。

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有了动力。三十四年来,我做过学徒、搞过设计、从事过军品调试与装备维修,还经常出国培训外国专家、帮助日本教授解决过工艺难题,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长为一名高级技师。先后被评为二0二所“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被授予“西北兵工系统十大杰出工人”、“陕西省劳动竞赛标兵”等称号。

要出彩,就要勇于追梦。2001年,我还是二0二所一名普通维修电工,在郑州召开的亚洲人造金刚石行业会议上,我提出的新观点让日本筑波大学若规雅男教授产生了极大兴趣。若规雅男教授是亚洲人造金刚石研究领域的鼻祖,也是日本京瓷公司的客座专家。在与其交谈过程中,我了解到京瓷公司正在做一项新的刀具加工技术研究,需要金刚石高压合成方面的试验平台。当时,世界上实现金刚石规模化生产的主体设备有两种:一种是欧美生产的两面顶压机,一种是我国生产的铰链式六面顶压机。日本人为了将新技术推广到中国市场,需要有针对性进行工业设计和技术嫁接,但中国市场并没有合适的研究平台。从行业发展的前景看,我认为,如果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将给二0二所民品发展带来高新技术、外贸市场和利润增长“一箭三雕”的广阔天地。经过与日方深入交流,我得知日方有与我们合作的意向,大胆地向公司提出了“把中国压机卖给日本”设想。谁料,我的想法立刻遭到包括技术专家在内许多职工的否定和质疑。在大多数职工看来,要把我们自行研制的压机卖给日本京瓷这样的世界知名公司,无异于天方夜谭。在说服不了别人的情况下,我带着不服输的豪气开始了我的研制工作。三年时间里,我积极争取资金、科学调研论证、精心设计图纸,亲自跟随加工、组装调试、协调签订外贸合同,在学中干、在干中学,终于主持完成了这套多系统、机电液一体化专用设备的制造和交验,并顺利发运到日本京瓷公司。随后,我应邀到日本指导安装调试和培训日方技术人员。时隔五年之后,2009年当我再次应邀赴日本帮助若规教授解决工艺难题时,才顺便对设备进行了保养。吊出的活塞光亮如新、液压油清澈透明,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让日本企业对中国制造刮目相看。做好保养,我又马不停蹄,调试设备,调整工艺,制定合理方案,难题很快解决。我的敬业精神和全面精湛的技能让日本专家心服口服,因为日本人知道当时同类设备每半年必须进行一次高压密封更换,而我制造的六面顶压机运行五年无故障,打破了同类设备所有性能指标记录。我成功了,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是喜悦,是自豪!是一名普通中国产业工人的自豪!是让日本这样的制造强国对中国制造重新看待的自豪!是咱陕西职工的自豪!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

事实证明,我不仅完成了别人看来“只有科研专家才能完成的项目”,而且“把中国压机卖给了日本”,打破了中国金刚石压机出口日本的历史记录。我也在这个项目中树立并拓展了国际视野、掌握了大量技术绝活,收获了威望和荣誉。

要出彩,还要勤于圆梦!这些年来,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我都信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职业操守,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每年解决一项关键技术难题,每年发表一篇专业技术论文,每年带出两名专业技术骨干,和更多的劳动者一起用“平凡而不简单、重复却又不失精彩”的劳动,去丰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

解决生产过程中技术问题,是一名关键技能带头人的职责所在。2010年,作为国家政治任务的某新型重点装备在交付军方的最后期限,却因存在供输弹驱动器误保护难题而停止交验。这对军品生产和军队装备来说绝非小事!如果该装备在战场上突然因为误保护而自动停止工作,将面临贻误战机、装备毁损、人员伤亡的惨重后果。于是,我主动请缨承担问题排查,多年的调试维修经验和技术积累告诉我,一定是某一个细微的环节出了问题。在72小时内,我废寝忘食,全面细致、反复排查着,最后成功锁定症结并一举解决问题,保证了产品交付的节点和装备质量,避免了拖延进度的政治风险。近几年,我先后解决了涉及3个型号装备的8项关键技术难题,荣获了兵器工业集团QC成果一、二等奖等8项奖励。2010年,我被总装备部和有关军事院校点名邀请编制某新型装备中修技术规范。近6年来,先后主持编写了电气产品调试细则、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等30余册,拿下了只有专业工艺人员才能完成的标准化工艺文件编写工作。

技能提升不是凭空而来,靠的是不断钻研和积累。多年的维修实践,让我形成了“一问、二看、三查、四修、五总结”的工作法,总结提炼的自行火炮电气故障检修方法,被集团公司命名为《贺国栋自行火炮电气故障检修方法》。在行业刊物上发表《电路检测检修技术的应用》、《随动系统品质调试法》等具有很高科研价值的论文七篇,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30多项极具实用价值的创新成果。

近年来,我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绝招、绝技、绝活”传授给年轻人,带出了“业务精、修养好”的保障骨干25名。我们技术保障团队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座座军营,军方先后赠予“装备神医”等锦旗20余面。

(作者为西北兵工十杰青年、二0二研究所关键技能带头人)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