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07月02日

陕西工人报专题 劳动创造未来 奋斗成就梦想 做党政好帮手 做职工贴心人 让雷锋精神永驻 青春无悔 岗位圆梦 我的梦 兵工梦 金牌班组 梦筑九天

当前版:第A2版:专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题
02

青春无悔 岗位圆梦

禹康

我叫禹康,来自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安康供电局,是一名普通的电力工人。

1997年,我走出技校大门,成为一名光荣的电力工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身份的转换,环境的改变,学生时代的梦想被工作的现实所替代。我忐忑不安,不知从何做起。但面对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我暗下决心:不管干什么,不管组织把我安排在什么岗位,我都要干好、干出名堂!

从学生到产业工人,学校学的东西与业务要求相差甚远,怎么办?不懂,就得一点一滴地从头学起。于是,在别人打牌唱歌娱乐休闲的时候,我抓住节假日、双休日、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学规程、学技术、学工艺,近一年时间写下了5万字的学习笔记,使各种规章制度、工艺流程耳熟能详、熟记于心。理论上的东西弄懂了,实际操作还是那么不顺手,怎么办?不会,就得一招一式地练真本事。于是,下了班,我蹬上自行车到培训基地,练基本功,练操作技能,不放弃每一次实践的机会,让师傅带着练,自己琢磨着练,连吃饭、走路、上厕所都在琢磨一招一式的操作技能,先后磨破了8双绝缘鞋,300双手套,手心的血茧子下去了又长出来,时间不长,挖坑、立杆、架线、巡检、配送电,每道工序的操作规范,我都一一掌握。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老师傅总认为我们“80后”吃不了苦,不愿意当一线工人。我没有言语,只有把一切化为行动。工作中,我一边向老师傅虚心学习、请教,一边甩开膀子大干,苦累、脏险的活抢着干。渐渐地,我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得到本质提升,从青年工人中脱颖而出,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老师傅的赞许,领导也敢把重要的任务交给我去完成。在局里“创一流、抓规范”期间,局领导点名让我承担36条10千伏配电线路图的绘制工作。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第一次要独立完成的紧急重大任务,我丝毫不敢懈怠,白天跑现场测绘,晚上绘图、录入数据,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天天连轴转,每天休息时间不到4个小时,半年下来,我徒步2000多公里,走遍了汉滨区城里的大街小巷和农村的沟沟坎坎。虽然人瘦了,皮肤晒黑了,视力也因经常熬夜而下降,还多次遇到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和野兽袭击,但所有的付出都有回报,再辛苦我都觉得值!因为经过这次勘查绘制工作,我闭上眼睛能说出全部36条线路每一基杆塔、每一段线路的的详细情况,收集的数据资料、绘制的图纸准确无误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我因此也成为大家公认的线路上的“活地图”。

我把这股子吃苦勤奋劲用到工作领域的每一个环节,很快成为配网运检中的行家里手。但面对电力行业的迅猛发展,许多新技术、新工艺的广泛运用,让我们常常无所适从。是当一名循规蹈矩、不出差错的优秀操作工,还是做一名创造发明、技术强企的技术工人?当生产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安全技术问题的时候,我这样问自己。我徘徊、我思索,在单位领导和工友的鼓励下,我又把业务学习瞄向更远、更高的目标。为了尽快掌握行业一流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供用电技术》和《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知识,先后取得专科、本科学历。

2005年我被陕西省电力公司聘为A级技术能手,当时我只有25岁,是全省年龄最小的电力技术能手。2006年安康供电局开辟带电作业业务,决定成立带电作业班。由于我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组织任命我担任带电班班长。这是省公司以人为本,提高供电服务水平的一项重大举措。带电作业是在带电设备上进行检修工作的特殊工种,危险性高、工作难度大。面对新挑战,我带领全班同志,一切从零做起,在一无资料、二无经验的情况下,不断摸索、大胆实践,掌握了一个又一个作业项目,不到两个月,就实现了第一次绝缘斗〓车带电作业、第一次断接电缆引线、第一次带负荷〓换开关。

截至今年6月,我〓带电班安全生产2200天,实施带电作业1100余〓多供电量8730余万千瓦时,为企业创效4300〓〓元,成为全省响当当的标兵班组。我们带电〓〓年被局和省公司评为先进、标兵班组,今年〓〓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

在配网检修中,〓〓铁落式熔断器,摘下(或挂上)下鸭嘴滑道,经常〓〓生熔断管摔跌,给线路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这个难题不解决,就有愧于“全省标杆班组”的称号。于是,每天下班后我就把自己关在办公室苦思冥想,图纸画了上千张,模型做了上百个,失败了,重新再来!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由我设计制作的“跌落式熔断操作装置”,解决了熔断管摔跌这个老大难问题,填补了我国电力系统内配网操作工具的空白,打破了多年一成不变的传统操作方式和操作工具,在全行业推广应用后,深受操作人员的好评。

初始发明创造的成功,让我懂得了发明创造不只是发明家的专利,也应该有我们技术工人的一席之地!之后,我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发明创造上,日积月累,痴心不改。由我设计制作的“连接验电器和绝缘杆的连接装置”成功解决了验电必须登高爬低的技术难题,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安康供电局自主知识产权的空白。近年来,我先后发表10余篇应用型技术论文,取得了14项创新成果和6项国家发明专利。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在技术求索的道路上没有止境。在2008年全省电力技能大赛中,我精心备战,冷静应对,夺得了个人全能第一名和团体第一名,被陕西省电力公司授予“知识型职工标兵”荣誉称号,一举成为全省电力行业高级技师。2011年10月,我代表陕西参加了全国首届10千伏配网架空线路带电作业技能竞赛,凭着精湛的技艺,从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冲进了“前十”,最终取得西北第一、全国第七的好成绩,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在西北,这一成绩保持至今,无人打破。2012年,我被评为省劳动模范,省电力公司在安康供电局设立“劳模创新工作室”,并命名为“禹康创新工作室”。

当先进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2010年7月18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了安康,安康再次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水灾害。面对灾情,局里当即决定“水涨到哪里,电就必须停到哪里;水退到哪里,电就必须供到哪里”。接到抢险命令,我立即整装出发,这时正在发高烧的女儿突然扑过来,双手抱住我的双腿,撕心裂肺地哭着、喊着:“爸爸,陪陪我,爸爸,别走,别走!”灾情就是命令,容不得我多想,放开女儿,转身含泪冲向门外。

我和抢险的工友赶到救灾现场,已是黄昏时分。洪水肆虐,一片汪洋。雨仍在下,风仍在刮,大片的农田、房屋浸泡在水中,一根根电杆被冲得东倒西歪,所有供电设施淹没在洪水中,受灾群众在政府的组织下,顶风冒雨,有序转移。为了保证安全,我们迎着撤离的群众,一头冲进洪水中,与洪水赛跑,寻线路、爬电杆,一次又一次拉下即将被洪水淹没的开关,一次又一次转移供电设施。电杆湿滑,借用工具爬不上去,情急中,我对身旁的工友说:“来,我个子大,踩上去。”工友一次次踩着我的肩膀,爬上湿滑的电杆操作。站在滔滔的洪水中,膝盖被淹没了,腰身被淹没了,我都坚持着、挺立着……当我们刚撤离现场后,刚才那些电杆转眼间消失在洪水之中。我惊得一身冷汗,突然想起,我根本不会水!

灾情严重,抢险任务艰巨。不容得片刻的休息,我又带领着抢险队员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又安装了20多处应急探照灯,照亮了群众安全撤离的救生通道。

人生因拼搏而精彩,青春因梦想而飞扬!站在新的起点,我又有了新的梦想:“建世界一流电网,做最美电力工人!”

(作者为省劳模、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安康供电局运检部带电工作站站长)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