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20日

陕西工人报延长石油专刊-副刊 火红的山丹丹 香菇飘香 光影 雪 暖暖的母爱

当前版:第A8版:延长石油专刊-副刊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延长石油专刊-副刊
08

火红的山丹丹

·许军涛·

有人说,红是生命的颜色。

盛开在南泥湾古镇上火红的山丹丹花延续着百年“延长”的生命,讲述着春的希望,夏的热烈,秋的浪漫,冬的沉稳。同时,陪伴这座古镇经历着四季轮回的还有南泥湾采油厂这名宝塔区辖内的工业“长子”。

在即将到达南泥湾采油厂办公楼时,“女子采油区队”几个大字映入眼帘,这就是南泥湾采油厂的门面,也是南泥湾采油厂的一面旗帜——南泥湾采油厂女子采油区队。走进大门,是一座农家院落式的窑洞建筑,院子干净大气,这就是她们的“家”。

这个区队成立于2008年8月,现有35名女职工,共有油井262口,年产原油万余吨。在成立近五年的时间里,女子采油区全体职工为南泥湾采油厂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近两千个日日夜夜里,她们选择了坚持,也就选择了孤独;选择了留守,也就选择了不易。

五年里,她们中有的人成了家,有的人生了小孩,有的人失去了亲人,但是没有一个人主动离开采油区。巡井、擦洗油井、检查故障、换件、取样、化验、做报表……陪伴她们的除了这些日常工作,就是红色的油井,红色的山丹丹花。每每仰望那一台台不停起伏的磕头机,心里不由得想起自己坚守的这份虔诚、这份职守,也有那份寂寥、那份辛酸……

从事石油工作的人都清楚采油工是最基层的工种,常年居住在野外,吃住在井场,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冬天呼啸的寒风吹打着她们的意志,盛夏的酷暑炙烤着她们的身心。或许,这些人没有想过回报,要么不开始,要么走下去。记得问过她们这么几个问题。

“你在这里几年了?”

“从成立女子采油班到现在,我一直都在这个集体,快五年了吧。”她回答得很轻松。

“那你就没有感觉很苦,没有想家的时候?”

“说不苦是不可能的,但是我的家在外省,时间长了好像习惯了,只是有时候想起娃娃不知道吃的好不好,身体怎么样……”说到这里,她的语气才明显慢了许多。工作上的刚强再也无法掩饰内心柔弱的情感,毕竟她是一位母亲。

我们的对话也到此结束。

主管她们的队长正好走了过来。

“作为队长,你对这个集体有什么感触?”

“有时候觉得挺对不住大家的,有的人真的把这里当成了家,甚至回到家连娃娃都感到陌生。记得刚成立的时候,有天晚上我们6个女的给井上换了42部电机,都是骑摩托去的。回到宿舍凌晨三点多了。”说到这里,她停了一下,“但是,我们必须完成大队交给我们的劳动竞赛指标和全年生产任务。”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石油人,她们把青春给了大山,把一生给了石油事业。年复一年,她们的皮肤晒黑了,皱纹增多了,身体消瘦了。换来的是女子采油区队的诸多殊荣: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三八红旗集体”、延长石油集团“安全生产先进班组”、延安市“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称号。

其实,女子采油区队只是延长油田七万余名职工的缩影。在陕北大地上树立着不计其数的油井,奔波着数万石油大军。他们生长在这片热土,这里的山山水水哺育了他们,这群率真的石油人没有善于表达的天赋,只是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年华,从年轻到不再年轻,从春花秋月到山高水长,只要有红色的油井,就有他们红色的身影。他们在社会上有了特定的身份概念,吃苦、憨厚、耿直、宁静……这些是石油人的品质。他们的付出支撑了老区的财政,回馈着养育了他们祖辈的这片土地。

“当美丽的夕阳落下山头,是否看见霞光中疲惫的身影,今夜,陪伴我们的是月亮和星星;而明天又将和太阳一同起程;当山丹丹花开了,又是一个春,我们依然在油海中搏击风浪;或许岁月走过不会留下痕迹,只求无悔这风流人生……”这就是石油人生活的写照,这就是老区工业的脊梁。

岁岁燕来,带来了一生的华美和绚丽;年年花开,绽放着她们的价值。当一天中的最后一抹夕阳落下,这些红色的身影愈发美丽,相信这群女子一定会继续勾勒着火红的山丹丹,也相信她们一定无愧于今天的责任和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 (南泥湾采油厂)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