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拓永祥的个性人生
拓永祥是我的老乡,又是同学、同事、朋友,相识相处近30年。他个头不高、貌不惊人,但有鲜明的个性。
一曰朴素。他出身于农民家庭,从小随父母耕种,在土疙瘩中学会了各样农活。高中时半工半读,在校办砖厂和过泥、烧过砖。出身和经历形成了终生难以改变的东西,浑身上下充满农民气息。十多年前,他在单位宣传部负责照相,领导感觉他不适宜在台面上活动,差点被调整了岗位。好在他人品好、有能力、又勤快,被留了下来。随着社会发展,他也做了努力、有了些改变,可即使西装革履,也没有改变“老农民”的本色。吃饭睡觉也不讲究,当年上学时许多同学感觉黄馍、“钢丝”面难吃,可从没听到他诉苦。我们一起函授学习三年,每次面授我俩都吃住在一起,我说住哪就住哪,我说吃啥就吃啥,从不挑剔,很是随和。
二曰善辩。永祥生活上很随和、很随便,但他有思想、有个性,有点“认死理”。当年进修时,有个老乡也有个性,他们两个经常“抬杠”。那时条件差,吃饭时老乡凑合着随地蹲个圈一起吃。只要他俩在,有人一挑逗,一定“抬杠”。那个老乡表达不利索,大多是永祥嘴下的败将,每到红火处,会引来大伙的哄堂大笑。上世纪九十年代,校园流行辩论热,永祥发挥特长,别出心裁地组织了班级辩论会,激发了同学思考表达能力。每逢聚会,只要有由头,永祥肯定是辩论的一方。“是非越辩越明。”即使我们这些旁观者,也从他们的辩论中学习和领悟了许多道理。
三曰创新。永祥善于思考,往往有独到的见解和思路。不但善思,而且力行。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春风劲吹,热气方刚、有想法的永祥,承包了土地,办起了獭兔养殖场,可惜以亏本告终。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同在一个学校任教,为了带动转变学风,他组织学生提前半小时到校园晨读,自己身体力行带头朗读,同时组织开展一些兴趣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1996年夏天,在油矿宣传部工作的他突发奇想,提议成立一个读书会。在他的鼓动下,我们十多个读书爱好者聚在一起,商议成立了“村里人”读书会,制订了章程,他被推选为首任会长。如今,“村里人”读书会已成为延长石油文化艺苑的一朵奇葩,培养、输送和带动了一批文学写作者,读书会及会员个人公开出版文学作品集近20部。
四曰执着。永祥有耐心、有韧劲,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教学时,对那些调皮学生总是循循善诱,不言放弃。在帮助别人处理问题时,总是想方设法寻找最佳办法,争取各方都比较满意的结果。特别是在文学创作方面,永祥学生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喜欢写剧本和小说,后来从事了宣传工作,开始写通讯。虽然至今没有成为大家,没有写出轰动文坛的作品,但他坚持数十年笔耕不辍的精神令人敬佩。他坚持为延长石油而歌,为工人兄弟而唱,善于叙写普通职工和群众。他牵头采写的《油海钩沉》,真实地记录了老一辈延长石油人的工作生活状态,已经成为研究延长石油百年历史的珍贵资料。
五曰忠诚。他忠诚于事业。无论干什么,都踏实认真,给他安排的工作,从不会误事。他忠诚于文学,不但自己喜爱文学、坚持读书写作,而且善于引导和带动身边的人。他忠诚于家庭,小时候,家里人口多、拖累大,他很早就承担了帮大人干活、为弟妹挣学费的任务。工作后,经常从微薄收入中拿出一部分接济亲戚,他之所以不讲吃不讲穿,是因为他承担的义务太多,没有精力和能力给自己享受。父母年迈多病,他接到身边养老送终,成为远近闻名的孝子。他忠诚于朋友,他为人直爽,仗义执言,只要有所求,他总是设法满足。酒品如人品,他喝酒痛快利索,能主持公道,酒桌上常被推举为酒官。
何为成功人生?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回答。我以为,活出个性就是成功人生,一个人只要把爱好和特长发挥到极致就是成功。
(卫尚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