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出版日期:2014年06月20日

陕西工人报专题 退休后的生活,你有规划吗? 儿女的引导很重要 退休:一个需要积极关注的问题 “文化养老”开启新生活 缉毒先锋

当前版:第A2版:专题 上一期  下一期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翻页
专题
02

“文化养老”开启新生活

——陕西中烟宝鸡卷烟厂服务双退职工侧记

宝鸡卷烟厂与共和国同龄,一代代职工用青春和汗水把一个手工作坊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企业。目前,工厂有在岗职工1835人,而双退职工达到了2340余名。如何做好双退工作,关系到工厂和谐稳定和健康发展。

对于双退工作,很多人的共识就是:杂、烦、难、累。但宝鸡卷烟厂站在暖人心、合人意、用民智、解民忧的角度,通过加强“文化养老”体系的建设,让双退职工满意,让企业无后顾之忧。

用心

满足双退职工精神需求

离岗离开的不仅仅是工作岗位,更是失去了一部分精神的寄托和社会的认知。文化养老,核心就是要让双退人员生活有着落、精神有依托、未来有希望。该厂从组织建设、阵地建设、文化建设入手,在双退办党总支下成立了5个党支部,开展支部活动,将党组织活动向院区、楼宇延伸,激活了党组织的“神经末稍”,实现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接受关怀服务“无盲区”,增强了离退休党员的归属感,确保他们“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他们还设立时政课堂,请专家讲国家改革发展形势,同时开展科学发展观、形势任务、法律法规、观念行为等教育,让双退职工亲身感受人文关怀,满足双退职工的尊重需求。

双退职工离开工作岗位,精神上更加需要寄托和慰藉。满足双退职工文化需求,是“文化养老”的必修课。在老年大学,依据离退休职工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成立的文化小组为双退职工生活带来了活力。文艺队、书画社、户外组、自乐班,多姿多彩的活动和专业的培训课程吸引了更多的双退人员“离岗位、进社区”、“离小圈、融大家”。

重情

让双退职工生活有尊严

该厂聘请了50多位责任心强、热心服务的离退休人员担任居民组长和楼栋长,成立居民自治委员会,立体式全方位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居民互助,做到小事不出院子,大事有人帮助,事事有人关心,人人得到关注。

针对社区独居、寡居高龄老职工越来越多的情况,该厂给50余位老人发放了爱心服务卡,设立爱心大使、便民电话,定期家访,帮助老人解决生活问题,协助老职工解决家庭大事,服务生活小事,帮他们解除后顾之忧,使他们安享晚年。厂团委还成立“一对一”助老帮老志愿服务队,对厂里10位孤寡老人进行定点定期上门服务。

成立联合调研组,定期开展双退职工思想动态调研,随时关注双退职工思想变化、精神诉求。坚持厂领导接待日制度。每周三定期定时接待双退职工,通厂情、解民意,问困难、求建议。双退职工问题解决了,受到了尊重,就更舒心顺气了。

践行

让退休职工生命有活力

对于一些历史问题、遗留问题和政策方面的问题,个别职工由于长期以来自己的愿望和心意没有达成,往往情绪比较偏激。针对这一现象,坚持“求大同共享发展成果,存小异和谐智胜求道”。在讲好大道理的前提下,严格落实好国家、行业相关政策,不让群众吃亏,争取最大利益;在执行工厂相关政策方面,给予公开透明,公平公开公正。

“文化养老”让离退休职工开启了生命旅途中的新生活,曾经的烦、难、杂、累转变成今天忙碌的快乐。广场文化一派繁荣,“纳凉晚会”“尝百家饭”“职工摄影展”“元宵社火汇演”“垂钓、盆景制作比赛”……你方唱罢我登场。2013年9月9日,《重阳之夜和谐家园》双退职工文化梦工厂大型文艺晚会将“文化养老”理念推向一个高潮,以“双退职工之歌”为主线,用叙述的方式把一代代宝烟人伴随企业萌芽、成长、成熟的过程情景再现,一个个故事、一段段情景,让老职工心潮澎湃、热泪盈盈,让新一代青年激情荡漾、豪气满怀,企业处处洋溢着和谐、健康、活力。 (王乃志)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