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导读
为技术职工插上梦想的翅膀
韩城矿业公司“五小”创新为职工搭建成才平台
本报讯 韩城矿业公司鼓励职工学知识、学技能,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五小”创新,激发了职工立足岗位比奉献的热情,带动一大批职工主动作为,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甚至自行设计。截至目前,经公司评审认定创新项目已达130多项,累计为公司节省、创造利润达1千多万元。
搭建机制平台
韩城矿业公司先后下发了《职工“五小”技术创新管理办法》、《关于深入推进“五小”技术创新活动的指导意见》,作为对职工技术创新制度上的保证。公司还将各生产部室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了专家评审团,对上报的职工创新成果从专业角度进行评判。
“有些职工的小发明看似不起眼,却很实用;有的职工的创新成果是根据我们矿上实际情况设计的,市场上根本买不着。这些都是我们职工智慧的结晶,是职工们在工作中总结出来,经过反复试用对比后的成果,用着顺手、方便,还为矿上节约了材料费用。”一位主管生产的矿长这样说道。而这正是韩城矿业公司大力支持职工开展“五小”技术创新活动的初衷。
打造创新舞台
今年以来,三个生产矿井陆续建立起了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了职工“五小”创新协会,把生产一线的能工巧匠和善于钻研、擅长攻关的职工组织起来,把从生产科室和区队征集到的创新项目作为攻关课题交给创新协会,由劳模和高技能人才带头,开展技术交流和技术攻关活动,并落实了经费和创新成果加工点。把由职工自我创新变为有组织、有目的、有调研、有论证的闭环式创新管理新模式。
矿上定期组织专家评审团对职工申报的创新项目进行评比,论证这些创新成果的“含金量”,把评选出的技术含量高、创新难度大、制作工艺复杂的成果报送到公司“五小”评审委员会进行二次评审,确定公司级创新项目,在全公司进行表彰、推广。创新工作室是培养和聚集技能人才的高地,成为广大职工共商技艺、合力攻关的平台,截至目前,三个生产矿井“五小”技术创新协会已有会员147人。
树立创新典型
近年来,先后涌现出的创新发明人已成为矿区技术创新领域的楷模。桑树坪矿选煤厂技术员樊亮身残志坚,50多岁的他改造安装的大皮带测速电路、大皮带乘人上下超位保护装置、制动油位保护装置先后获得公司表彰;桑树坪矿修造中心主任许龙启自制皮带卷带机,将皮带人工回收20米一卷改为卷带机回收100米一卷,不但提高了回收效率,还加大了回收复用率;省级技术能手下峪口矿刘亚平发明的备用风机自动重合装置避免了因断电送电后风机因无人送电造成井下瓦斯超标的现象。
为了保证这些创新项目的有效使用,真正发挥高效节能的作用,各单位对创新成果大力推广,利用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广泛宣传。除此之外,还制作了模型和展版,对创新成果的使用方法、效果、原理进行说明,并定期在井口、工业广场、区队楼巡回展出。
创新,目前已成为韩城矿业公司干部职工的一项日常工作和自觉行为。(仲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