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男儿亦柔情
2014年4月,一个晨曦初露的黎明,一辆白色的私家车驶进大唐宝鸡热电厂。车上下来一个壮汉,只见他揉揉肿胀的眼睛,从后备箱里拿了安全帽直奔现场。建厂六年来,这个熟悉的身影,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会准时出现在生产现场的各个角落,用谙熟的动作,将听音棒支在耳边,像“听诊”的医师,去感受每台电动机的“心率”。此人叫侯永奇,是该厂设备部电气点检专工。从2013年起,家庭的重大变故使这位生产一线的铁汉不得不担负起照顾重病父亲和工作的重担。今天,让我们走近侯永奇的世界,感受一段“一身系家国,两地尽孝道”的感人故事。
锻造十年的“电气铁人”
回顾侯永奇十多年的创业经历,用“电气铁人”概括他一点也不为过。早在大唐韩城发电厂期间,他担任电气分场动力班副班长,从事高强度的电机检修工作,经常是一身污渍斑斑的工作服,一双沾满油垢的手。大小修中,膀大腰圆的他总是冲在最艰苦的检修前沿,数百公斤的大电动机解体工作,在他手里变戏法一样驾轻就熟。最忙的时候一口气在现场撑了48个小时。长期的电动机检修经验,让他练就了一身令人叹服的缺陷“诊断”技能,只要听音棒在耳朵上放几秒钟,就能准确判断出一台电动机的运转性能。现场再苦再累,他的脸上总带着笑容。用同事们的话来说:“他手里出活,心里装事,不管多大的困难,从不挂在脸上。”那时他已获得“电动机专家”的美誉。
2008年,当侯永奇彪悍的身影出现在大唐宝鸡热电厂建设工地时,他已挑起了电气点检专工的重担。机组安装、调试运行之初,验收工作责任尤其重大,对于初出茅庐的他,工程部领导有点担心,专门叮咛他:“验收工作是重头戏,你就是甲方电气专家,所有的问题都在你这里闭环,责任重大啊!”侯永奇没有被吓倒,顶着巨大的压力,向厂家要了说明书,白天盯设备安装,每天晚上挑灯夜读,笔记记了厚厚的十来本,三个月的时间,他就把整个电气设备摸了个遍,掌握了数百台以上新设备的技术参数、操作方法、故障处理。让有些一辈子搞设备安装调试的专家为之折服,由衷地赞叹:“侯工就是一本设备说明书!”
2008年至今,侯永奇攻克设备技术难题38项,处理重大缺陷15项,完成重大设备技术改造8项。2015年年初的工作会上,当侯永奇站在厂级“劳动模范”的最高领奖台上时,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他洋溢的微笑后面,其实隐藏了太多生活的无奈。
延伸四万公里的“父子情”
2013年,这个铁一般坚强的汉子连续遭受了两次不幸的打击,先是体检中查出他患有Ⅱ型糖尿病;紧接着年迈的父亲因脑梗引发脑出血,成为植物人。侯永奇只有一个哥哥在新疆工作,不能经常回来,于是他义不容辞承担了照顾父亲的责任。72岁的老母亲为了不影响他工作,坚持要求自己来照顾。但考虑到母亲也年迈多病,他还是坚持每个星期利用双休日往返300公里,奔波在宝鸡、咸阳两地间,两年跑了四万公里,彪悍的体型锐减了20多公斤。
2014年4月期间,正值该厂电除尘高频电源改造项目紧张进行期间,在380V电除尘PC段现场负责安装盘柜的侯永奇突然接到家里电话,告知父亲病危。他将手中的工作交代清楚后便连夜开车赶了回去。两天后的拂晓,他又是一身工作服,手拿电气图纸,双眼微微肿胀,风尘仆仆地出现在工作现场。同事们关切地问及家庭情况时,他简短地回答:“病情稳定了。空载试验还没结束,等调试完成后我再请几天假回家!”说完这句话他的眼眶微微泛红了,但他最终忍住了即将夺眶而出的男儿泪,这是工作多年的同事们看到侯永奇最柔情的一面。
如今,刚过不惑之年的侯永奇,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父亲能奇迹般睁开眼睛,虽然这近乎是一个遥遥无期的等待,但他仍然用一个男儿的坚守和担当,默默诠释着伟大的“亲情”。 (孙剑波)